[实用新型]卧式离心消雾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69453.0 | 申请日: | 201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03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宏生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45/12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07 | 代理人: | 章翠云 |
地址: | 315032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离心 消雾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尾气净化处理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对雾化除尘装置中混有水雾的气流中的进行气雾分离,使排出的气流不含水雾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发展,各种工业废气的排放量日益增多,工业废气中往往会带有烟尘以及大量有毒物质,不旦会污染环境,而且会严重影响工人及工厂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现有的废气处理装置主要是通过向废气喷水雾的方法,使废气中的烟尘及有毒物质混入水雾中,排出干净的气体。但是如果不将水雾分离出来,排出的气流携带的混有烟尘及有毒物质的水雾还是会污染环境,不能达到环保的效果,目前市场上也没有理想的去除气流中的水雾的装置。由本人研发的,于2012年3月21日公开的,申请号为“201110285674.7”的“气雾分离器”, 它包括前端与进气管道相连的筒体,在进气管道的弯折处安装有电机,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气雾分离风叶,筒体包括导流板、螺旋滑水罐以及排风管,螺旋滑水罐的外边沿与导流板的侧壁光滑过渡,螺旋滑水罐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筒体内还设置有挡水板,导流板与挡水板之间形成与螺旋滑水罐相通的离心导流槽,挡水板的中心开设有通风孔,挡水板与螺旋滑水罐的侧壁之间留有回风通道。这种装置的缺点在于螺旋滑水罐的中心还是会有微量的水雾排出,除雾效果还有欠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为人们提供一种能去除气流中的水雾,并且结构简单、除雾效果好的消雾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卧式离心消雾器包括前端与进气管道相连的筒体,所述的筒体包括前侧的滑水罐和后侧的排风罐,所述的滑水罐的前侧开设有进风口,在滑水罐的进风口处安装有由电机驱动的改道风叶,在排风罐的后端面的中心开设有排风口,所述的滑水罐侧壁由前至后向外弧形发散,滑水罐的后侧向内凹进,并且在滑水罐的后侧中心设置有排风圈;在滑水罐内安装有导流板,该导流板位于改道风叶的后侧,呈前小后大的锥体,在导流板中心开设有过风孔,在导流板的过风孔处边沿向前向外延伸形成导流板挡水圈;在导流板的背面安装有摩擦分流罐,摩擦分流罐的直径大于导流板的过风孔,摩擦分流罐的后端穿过滑水罐上的排风圈,在摩擦分流罐的内壁设置有多块环形的小摩擦阻尼板,该小摩擦阻尼板与摩擦分流罐固定,小摩擦阻尼板的内边沿向前延伸呈钩状形成阻水环,小摩擦阻尼板的外沿底部与摩擦分流罐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回水间隙;在摩擦分流罐的后端安装有大摩擦阻尼板,该大摩擦阻尼板的中间开设有过风通道,该大摩擦阻尼板的外边沿向前向内延伸形成聚水圈,所述的大摩擦阻尼板与摩擦分流罐之间设置有内回水圈,在内回水圈的底部开设有回水孔,在大摩擦阻尼板的前侧设置有防风罩,该防风罩的上端包覆于回水孔的外侧,其下端指向聚水圈的底部;所述筒体底部设置有排水腔,滑水罐的底部与排水腔相通,聚水圈的底部通过引导回水管与排水腔相通,在排水腔的底部安装有排水总管。
所述的排水腔通过气流隔离板分隔为前排水腔和后排水腔,该气流隔离板位于排风罐的下方,滑水罐的底部设计有罐体回水孔与前排水腔相通,聚水圈的底部与后排水腔相通,排水总管位于前排水腔的下方,后排水腔通过气流隔离板底部设置的过水通道与前排水腔相通或者后排水腔直接与排水总管相通。
所述大摩擦阻尼板前侧设置有回水弯,该回水弯位于内回水圈内,在大摩擦阻尼板与回水弯之间还设置有外回水圈,外回水圈的底部与内回水圈的回水孔相通;所述的摩擦分流罐的侧壁轴向开设有多条出水槽,该出水槽与摩擦分流罐的侧壁倾斜,其倾斜方向与气流的转动方向相同。
所述的摩擦分流罐内安装有内摩擦板,该内摩擦板通过内摩擦板支架与摩擦分流罐固定,并位于相邻两块小摩擦阻尼板之间;所述的大摩擦阻尼板的过风通道内安装有导风筒,在导风筒的外壁与大摩擦阻尼板之间开设有回风通道。
所述的引导回水管的截面为腰形或半圆棱形,并且倾斜安装,其倾斜方向与气流的流向一致。
所述滑水罐的排风圈处边沿向前向处延伸形成滑水罐挡水圈。
所述滑水罐的排风圈处边沿螺旋盘绕形成螺旋滑水槽。
所述排风罐后端面开设有水气分离槽,水气分离槽的底部与后排水腔相通;在水气分离槽的开口处设置有分道导流圈,分道导流圈通过安装杆固定在水气分离槽上,将水气分离槽的开口处分隔为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
所述的水气分离槽内安装有挡水导流圈,该挡水导流圈位于水气分离槽的出风通道。
所述排风罐侧壁开设有回水槽,该回水槽的底部与后排水腔相通,回水槽的开口处设置有倾斜的进水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宏生,未经张宏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694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平板集热器
- 下一篇:电动车顶遮阳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