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的踏板轴心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67151.X | 申请日: | 2012-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279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谢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金龙 |
主分类号: | B62M3/00 | 分类号: | B62M3/00;B62M3/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冠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7 | 代理人: | 诸兰芬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踏板 轴心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创作系一种涉及于交通车辆的技术领域,尤指自行车用以踩踏驱动的踏板,本创作可使踏板更为轻量化。
背景技术
按由近年来,保护地球环境的环保诉求,因此喜好自行车的骑乘者愈益增广,自行车运动还方兴未艾。自行车的踏板是踏板本体于中央活动地组穿一轴心,让轴心一端连结至曲柄,踏板本体得以轴心为支点旋动。而轴心目前的设计是「实心」型态,加上轴心外侧与踏板本体内侧壁之间一般是安装轴承,因此踏板的重量因为「实心的轴心」加上「轴承」而难以降低,此乃自行车设计提升专业级、比赛级的程度,需要有效地轻量化,减轻骑乘负载,让骑乘者更觉舒适轻便,提升自行车的操控灵活度,因此自行车如何在实用性更具轻量化特点,乃是研发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创作者鉴于前述的问题,进而用心研究开发,因此本创作主要目的系在提供一种自行车的踏板轴心结构,其主要系踏板的轴心为中空式设计,藉以让踏板有效轻量化。
为了可达到前述的目的,本创作所运用的技术手段系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的踏板轴心结构,其系一安装于踏板本体中央的轴心,其中该轴心为中空状,内部中空处设置一贯穿状的通孔,该轴心轴向是一身部,该身部外侧供该踏板本体穿装,该身部包含有两端,分别是一第一端、一第二端,该通孔在该第一、二端的间的内径是通体相同。
所述轴心的第一端外径较身部为小,第一端内侧壁设有内螺纹,第一端外侧壁与踏板本体的中孔内侧壁之间安装一轴承,而一螺栓组穿一垫片,用以螺栓接合于第一端的内螺纹。
所述身部外侧壁与踏板本体中孔的内侧壁之间隔装至少一自润轴承。
所述第二端外侧壁是外螺纹而用以连接曲柄。
所述轴心的第一端与身部外径相同,以于第一端外侧面安装另一自润轴承。
因此依据本创作的技术手段,本创作可以获得的功效简要说明如下所列:
1、本创作将安装于踏板本体的轴心设为中空状,以通孔轴向贯穿轴心,因此大幅减轻轴心的重量,轴心重量减轻,连带脚部踩踏踏板的力量负荷,便能有效减少,让踏板更为轻量,骑乘自行车速度更为灵活轻便。
2、本创作在轴心的身部装设有自润轴承,利用自润轴承的轻、薄、具润滑性,不仅提供踏板本体枢动的功 能,更进一步地减轻踏板的重量,提升轻量化的价值。
3、本创作的轴心在身部的壁厚是均等,并无差异大小的阶级变化,此达到制造加工较容易,减少加工流程,更能适度地提供轴心防止形变的强度,让轴心受力强度更为平稳。
附图说明
图1系本创作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系本创作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系本创作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4系本创作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其中:
10、踏板本体;11、中孔;111、内螺牙;
20、轴心;21、通孔;
22、身部;2325、第一端;231、内螺纹;24、第二端;241、外螺纹;
30、自润轴承;35、防尘环
40、轴承;41、垫片;42、螺栓;44、封套;441、螺纹柱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创作系一种自行车的踏板轴心结构,如图1、图4所示,其系显示一踏板本体10中央组设一轴心20,轴心20伸出踏板本体10一端的外侧是活动地套装一连接管40。
请再参看图2、图3所示,踏板本体10中央是一道 呈中空的中孔11,用以于踏板本体10中孔11穿装该轴心20;以及
该轴心20为中空状,内部中空处是一道通孔21,轴心20轴向长度是身部22,两端分别是第一端23、第二端24,第一端23内侧壁设有内螺纹231,第二端24外侧面是外螺纹241,而身部22在第一、二端2324之间长度的外径及通孔21内径,分别是通体相同,并无大小差异的阶级变化,此为方便加工,而身部22则套装有一自润轴承30以及一防尘环35,并可在第一端23安装一轴承40、一垫片41与一螺栓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金龙,未经谢金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671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舶上的外倾斜栏杆
- 下一篇:复位机构及其自平衡两轮机器人转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