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聚合物铝电解电容器及其正极导针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66513.3 | 申请日: | 2012-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50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袁永;宋文汇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永 |
主分类号: | H01G9/15 | 分类号: | H01G9/15;H01G9/012;H01G9/0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汪青 |
地址: | 21502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合物 铝电解电容器 及其 正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合物铝电解电容器,特别涉及其正极导针。
背景技术
聚合物铝电解电容器具有与普通的液体电解电容器相比突出的电性能,其具有低等效串联电阻(ESR),高耐纹波电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性能稳定等优点。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功能及性能的不断提高,对电容器的高频特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固态电解电容器具备优良的特性适应了这种要求。
现有的聚合物铝电解电容器一般包括外壳、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芯包、设置于外壳内的胶盖、正极导针及负极导针。芯包一般包括正箔、负箔、和正负箔之间的电解纸。正极导针和负极导针分别刺铆于正箔和负箔上。导针包括一圆柱状的梗部、一自该梗部的一端延伸形成的片状的舌部以及设置于梗部的另一端的引出线。一般地,梗部和舌部采用纯度较高的铝材料制备,而引出线则为镀锡或镀银铜包钢线(CP线)、镀锡或镀银纯铜线、其通过焊接而固定于梗部的一端。在聚合物铝电解电容器的制造过程中,使芯包含浸聚合单体与氧化剂的混合液,或分别含浸单体和氧化剂,再通过一定的聚合处理,在芯包内生成具有导电能力的聚合物。这种聚合物将电容器正箔的容量通过负箔引出来,便构成了电容。在电容器的制造过程中,在芯包两个端面也不可避免地生成导电聚合物,这种聚合物的存在,可能将正、负极导针的舌部、梗部全部或部分连通,若舌部、梗部表面化成的氧化膜有缺陷,便在正、负极之间形成通路,增大了电容器的漏电流。特别是小型化电容器,由于导针距离的缩短,加之小形化导针化成难度的加大,这种漏电流现象就变得非常明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聚合物铝电解电容器。
本实用新型同时还要提供一种改进的聚合物铝电解电容器的正极导针。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一种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聚合物铝电解电容器,其包括外壳、设置于外壳内的芯包、胶盖、正极导针及负极导针,所述芯包包括正箔、负箔以及正箔、负箔之间的隔层电解纸,正极导针和负极导针分别刺铆于所述正箔和负箔上,所述正极导针包括圆柱状的梗部、自梗部的一端延伸形成的片状的舌部以及设置于梗部的另一端的引出线,特别是,所述正极导针还包括至少覆设在梗部与舌部交界处的四周侧面上的绝缘层。
进一步地,所述梗部与舌部的交界处包括梗部的1/3长度的区域。
根据一个具体方面,所述正极导针在梗部的至少1/3长度的区域和舌部的不超过2/5的区域覆设有绝缘层。
根据又一具体方面,所述正极导针在梗部的至少1/2长度的区域和舌部的不超过1/5的区域覆设有绝缘层。
或者,所述正极导针还可以在梗部和舌部的全部四周侧面上设绝缘层。
所述绝缘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达到绝缘效果即可。一般地,绝缘层的厚度为0.5~30微米,优选为5~20微米。用于形成绝缘层的材料也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有绝缘效果即可。绝缘材料可以是有机的或无机的。例如,绝缘材料可以为云母、玻璃、陶瓷、虫胶、树脂、橡胶、棉纱、纸、麻或人造丝等。根据一个优选方面,绝缘材料为聚酰亚胺树脂。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又一技术方案是:一种聚合物铝电解电容器的正极导针,其包括圆柱状的梗部、自梗部的一端延伸形成的片状的舌部以及设置于梗部的另一端的引出线,特别是,所述正极导针还包括至少覆设在梗部与舌部交界处的四周侧面上的绝缘层。
进一步地,所述梗部与舌部的交界处包括梗部的1/3长度的区域。根据一个具体方面,所述正极导针在梗部的至少1/3长度的区域和舌部的不超过2/5的区域覆设有绝缘层。
根据又一具体方面,所述正极导针在梗部的至少1/2长度的区域和舌部的不超过1/5的区域覆设有绝缘层。
或者,所述正极导针还可以在梗部和舌部的全部四周侧面上设绝缘层。
所述绝缘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达到绝缘效果即可。一般地,绝缘层的厚度为0.5~30微米,优选为5~20微米。用于形成绝缘层的材料也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有绝缘效果即可。绝缘材料可以是有机的或无机的。例如,绝缘材料可以为云母、玻璃、陶瓷、虫胶、树脂、橡胶、棉纱、纸、麻或人造丝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永,未经袁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665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加工圆柱孔壁上带斜度的小孔的钻模
- 下一篇:轴套外圆一次钻孔成型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