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变色功能的车用后视镜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66383.3 | 申请日: | 201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40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炳寰;田孝通;王正宇;吴岩璋;田旭清;胡凯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08 | 分类号: | B60R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王晶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市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变色 功能 后视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后视镜,其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光传感器的车用后视镜,通过该光传感器的设置,可达到智能型变色与防眩光的功效。
背景技术
按,一车辆为能增加夜间行车的安全性,而多会配备有具自动防眩功能的后视镜,藉以降低眩光效应的影响,让驾驶人能完全掌握夜间行车的任何突发状况;其中,自动防眩镜片利用电致变色(electrochromic)材料经由通电后会转变成不透明、有色的物质的特性而达到降低眩光的效果。
然而,前述习知的自动防眩后视镜,其虽然有光传感器的设置,但对于光的真正地侦测程度却有限,亦即对于散色光或折射光无法有效地收集,因而造成电致变色材料无法确实地达到智能型变色。
此外,亦由于使用车用电源必须透过技术人员或需将车辆送至车厂进行包括电源线配置的额外组装,如此对广泛的驾驶人而言,因成本与时间考虑,所以并不受到欢迎,如此即无法普遍的照应到驾驶者的行车安全。
然而,前述习知的自动防眩后视镜,由于使用车用电源必须透过技术人员或需将车辆送至车厂进行包括电源线配置的额外组装,如此对广泛的驾驶人而言,因成本与时间考虑,所以并不受到欢迎,如此即无法普遍的照应到驾驶者的行车安全。
参照台湾专利公告号I236985,公开了一种汽车后视镜。该汽车后视镜包括本体、边框及收容固定于该边框及本体之间的前后两片玻璃。其中,该两片玻璃通过密封胶封闭起来形成空腔,空腔中装设有电致变色材料,前玻璃为具有较高强度的强化玻璃,后玻璃为具有较低强度的普通玻璃。该后玻璃可作为吸收冲击能量的缓冲装置,当强大的外力撞击后视镜时,冲击能量会由前向后传导,并使强度较弱的后玻璃破碎而吸收上述外力的冲击能量,从而保护前玻璃的表层不会破碎。该专利所揭示的后视镜虽可达到变色的效果,但该专利并未对变色情形详加描述,因而影响后续的应用范围。
参照台湾专利公告号504581,公开了一种防眩防雾组件以及汽车用后视镜。其特征系为:一含有光触媒物质的亲水机能层的防雾机能的防眩防雾组件。然而该专利所揭示的后视镜变色时虽然可以提供驾驶人防眩光功效,但该专利并未对光传感器的光入射情形详加描述,因而影响后续的应用范围,亦同时降低后方车辆的掌握度,造成安全性的疑虑。
参照美国专利号7898719,其揭示一种具有光电组件或电致变色组件的后视镜的车辆。其中,该后视镜还包括了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电子组件。然而,该专利并未对光传感器的光入射情形详加描述,因而影响后续的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变色功能的车用后视镜,通过一种光传感器的设置,可达到智能型变色与防眩光的功效。
为达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变色功能的车用后视镜,包括:一镜架;一电致变色装置;一光传感器;以及一电路控制单元。其中,该电致变色装置配置于镜架内部,用以防止眩光的产生;该光传感器设置于镜架的表面并相邻于电致变色装置,用以感测射向该电致变色装置的光线,并输出对应于所感测的光线强度的信号;以及电路控制单元形成于镜架内部且分别电性连接于电致变色装置与光传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特征,该光传感器选自一电荷耦合组件与一互补式金氧半导体影像感测组件之一,且该光传感器的尺寸介于0.25英吋至1英吋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征,该电路控制单元包括:一微型控制器单芯片,系经由一区块式变色驱动电路用以驱动该电致变色后视镜;一发光二极管指示器,电性连接该微型控制器单芯片;一手动亮度调整单元,电性连接于该微型控制器单芯片;一闪烁侦测器,电性连接于该微型控制器单芯片并经由一环境光源补偿电路驱动该微型控制器单芯片;一恒亮侦测器,电性连接于微型控制器单芯片并经由一环境光源补偿电路驱动该微型控制器单芯片;以及一影像储存单元,电性连接于微型控制器单芯片并经由一光感测电路驱动该微型控制器单芯片。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变色功能的车用后视镜,其具有下列功效:
可直接挂附安装在现行通用车内后视内,不需要另外作车内配线加工动作,而影响整体车内用电安全设计考虑及美观;
可避免行车时因后方车强光而造成目弦的可能性;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光传感器可辨识后方闪灯机制,为善意提醒或恶意逼车,进而作出适当的变色反应机制;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光传感器可辨识后方灯光颜色为强光、方向灯(黄色)与刹车灯(红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亚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663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