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悬浮式现场围隔实验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265597.9 | 申请日: | 2012-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66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 发明(设计)人: | 蒋增杰;方建光;梁翻鹏;韩婷婷;李加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01L99/00 | 分类号: | B01L99/00;A01G3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浮 现场 实验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浮式现场围隔实验系统。
背景技术
围隔实验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水域生态学研究方法,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结构和功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和完善,已成为研究水域生态的有效工具,主要用于污染生态学、养殖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围隔生态系是用人工方法把自然海水围起来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水体积介于1~103m3,与周围海水没有交换。按水体积大小可分为3类;小尺度围隔(microcosm,1~10m3)、中尺度围隔(mesocosm,10~100m3)、大尺度围隔(macrocosm,>100m3),按生态系统类型可分为:浮游生态系围隔、浮游-底栖生态系围隔和底栖生态系围隔,按基质分为软底围隔、岩基围隔和悬浮围隔,按研究地点分为室内围隔和现场围隔。围隔实验的优点在于比自然生态系统简单,比室内实验复杂,它是生态系统水平的实验,室内实验通常只能进行单种群或几个种群的研究,而且获得的信息大不一样。围隔实验可以提供生态系统尺度的信息,而室内实验一般获得种群尺度的信息;围隔实验一般在现场进行,较之室内模拟,环境条件与自然状况更为相似,所得结果能较好地反映自然生态系统的真实状况。现有技术方案:
现场围隔试验作为一种简单、科学的实验方法,目前在水域生态学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真实性、实用性、高效性得到了一致认可。李德尚等(1993)设计一种适于内陆水域生态试验的浮式围隔,围隔袋由高密度涂塑聚乙烯编织布缝合而成,呈圆筒形,上端固定在浮架上,下端由底盘封闭,以增大围隔袋的抗拉力,围隔垂直悬浮在水中。唐森铭等(1995)把容积约1.7m3的玻璃钢桶作为围隔装置,并把它们放置在陆基水池中进行生态模拟试验,研究了水体扰动影响赤潮浮游植物种类演替的机制。李德尚等(1998)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池塘养殖和生态学研究的方形陆基围隔,该围隔幔为涂塑高密度聚乙烯编织布材料,固定在由木桩和青竹组成的正方形支架上,围隔上端直接开口,下端深埋进泥层中,构成一个半封闭的生态系统。张春雷等(2006)研制了一种船基围隔,围隔实验装置采用由钢骨架支撑的透明聚乙烯材料塑料袋,直径为1m,深度为1m,为顶部开放式船基围隔,外部为钢质支架与帆布袋构成的循环水槽。
已见报道的现场实验围隔有多种设计,但在成本、性能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缺陷。首先,大多现场围隔试验装置的体积较大、成本较高,不便于运输储存,对围隔方法的推广普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此外,部分可组装现场围隔的组装方法过于繁琐,导致在海上现场操作的劳动强度非常大,且零部件之间的连接不够牢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悬浮式现场围隔实验系统,它利用围隔系统在目的水域建立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自然变化和人为活动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缩小试验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差异,使得试验条件更能反映客观实际、试验结果更加准确科学,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悬浮式现场围隔实验系统,包括:
托网,其由聚乙烯绳索交错编织而成,所述聚乙烯绳索之间形成筛孔,所述托网底部封闭,顶部开口,顶部边缘连接有牵拉绳索;
围隔袋,其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轧制而成,所述围隔袋置于托网中,所述围隔袋透光不透水,所述围隔袋顶部开口,所述围隔袋的顶部开口由捆绑绳收口密封;
坠石,其通过连接绳索连接于托网底部;
扣环,其与牵拉绳索连接并固定于养殖筏架上;
软管,其位于围隔袋的顶部开口处,一端位于围隔袋内水体的水面以下,另一端露出围隔袋,所述软管露出围隔袋的一端由胶塞封堵。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牵拉绳索为四条,分置于托网顶部四个边角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利用聚乙烯绳编制的网袋作为托网,使用扣环作为托网末端固定连接装置,安装简单、成本低廉,并可利用托网的柔韧性,实现对围隔袋安全性的有效保护。此外,整个围隔系统主要部件材料均由聚乙烯材料制成,柔韧性好,运输方便、不宜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托网,2.围隔袋,3.牵拉绳索,4.扣环,5.捆绑绳,6.软管,7.胶塞,8.坠石,9.连接绳索,10.筛孔,11.聚乙烯绳索。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655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多种发电形式的安全自行车
- 下一篇:一种自行车灯座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