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层增透消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65512.7 | 申请日: | 2012-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0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尹广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神州广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7/00 | 分类号: | E21F7/00;E21B43/263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100009 北京市西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层 增透消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开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煤矿进入深部开采阶段,瓦斯抽放难度大的煤层增透消突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受地质构造控制的影响,豫西“三软”突出的、煤层构造为全层构造软煤,突出煤层松软、透气性差,存在诸多高瓦斯高应力地质单元,蕴含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并且瓦斯富集区具有明显的条带分布特征,瓦斯灾害威胁严重,属于难以抽采煤层。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83条规定,对于突出煤层中的突出危险区,严禁采用放顶煤采煤法。因此,为了实现突出煤层的高产高效,对不具备开采保护层条件的突出煤层,或保护层开采中,突出煤层部分范围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的,都应采取专门的消突措施。但现有技术装置存在如下缺陷:
1.采用压风装药技术已不适用于目前的乳化炸药;
2.塑料被筒装药则在炮孔成孔质量较差或孔内有大量煤渣时输送困难;
3.爆破网络的安全性存有隐患,现场人员不能放心使用;
4.在预裂爆破炮孔布设中,凭经验而不是依据计算进行设计,一般习惯于拉大爆破孔和控制孔的间距,没有认识到由此形成的压实区对提高抽采率的不利影响等。
5.产生裂缝长度有限:以爆破孔为同心圆,半径长度仅有3-5m;
6.存在煤层压实带:根据岩石力学性质,煤层在受到爆炸作用时,由于外力加载强度大、时间短(微秒级)会在近孔地带形成破碎带和远孔段的压实带。压实带与原煤层相比透气性大幅度降低,对增透消突十分不利;
7.炸药用量受限:炸药每米不超过1公斤,由于在有限炸药量施工中已经存在煤层压实带,如果加大药量煤层压实带会进一步增厚,严重影响施工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高一种安全可靠、单点引发,一般堵孔时仍能装药通过,无爆炸危险,无毒无害的煤层增透消突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煤层增透消突装置,包括至少两节相连接的增透装置外壳,所述的增透装置外壳上端设有接线保护装置,所述增透装置外壳下端设有导引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透装置外壳内部设有气体发生器外壳,所述气体发生器外壳内设有气体发生剂,所述的气体发生剂中间设有点火系统,所述的点火系统连接有控制电缆线,所述的增透装置外壳与气体发生器外壳之间设有降温过滤装置,所述增透装置外壳上开有“凸”形泄气孔,所述的“凸”形泄气孔内设有密封堵孔塞。
所述的控制电缆线为耐温线,所述控制电缆线穿过接线保护装置与点火系统相连接。
所述的增透装置外壳为外径60-70mm钢管,每节2m长,两节之间通过外丝与输送保护器内丝相连。
所述的降温过滤装置为金属丝压制而成的过滤网。
所述的密封堵孔塞为铅制楔形短钉。
所述的气体发生剂为复合固体火箭推进剂,通过浇铸固化于气体发生器外壳内和点火系统之外。
所述的输送保护器为钢制两端切薄的接箍,用于连接两节增透装置外壳,两端切薄有利于整个装置在煤层爆破孔中的输送。
所述的导引鞋为锥形,所述导引鞋的外径大于增透装置外壳,能够引导整个装置在煤层爆破孔中顺利向前输送。
所述的接线保护装置为钢制盖状,通过内丝与第一节增透装置外壳顶端外丝连接,用以保护接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能够在煤层中产生定向裂缝长8-15米(理论计算值)—由于岩石内部产生永久性措位,新生裂缝短期内不会闭合;
2.压裂时间可控,可使岩石产生高密度的微裂缝,连通原生裂缝,导致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显著增加;
3.不存在煤层压实问题—施工后不会造成多余物或引起二次污染;
4.装药量大,每米用量达5-12kg,综合经济效益潜力可观;
5.安全可靠,单点引发,一般堵孔时仍能装药通过,无爆炸危险,无毒无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神州广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神州广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655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