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2.4G RFID网络收发一体化天线设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64876.3 | 申请日: | 2012-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74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应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檀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00 | 分类号: | G06K7/00;H01Q1/2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忻明年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2.4 rfid 网络 收发 一体化 天线 设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RFID天线,尤其是涉及一种2.4G RFID网络收发一体化天线。
背景技术
RFID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由收发器和天线构成的射频终端,通常统称为收发器,两者的结合有三种形式,一是天线内置,比如弹簧天线,PCB天线,钢片天线等小型天线,可以安装在收发器内部;二是收发器和天线各自独立,采用直连或由射频线互连,天线是射频标准部件,可根据应用不同灵活选配;三是收发器内置,也称一体化天线。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射频识别网络天线”,其授权公告号为CN 201134107Y,授权公告日为2008年10月15日,发明内容是,包括一个在标签和识读器间传递射频信号的射频天线TX,一个射频无线收发器N1,一个控制射频无线收发器N1向标签发射读取信号,并接收标签的应答,对标签的对象标识信息进行解码,将对象标识信息连带标签上其他相关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软识读器以供处理的网络微控制器N2,一个存储器N4,、网络物理接口收发器N3、网络隔离变压器N5和网络接口N6。上述“射频识别网络天线”专利是一种旨在对在大面积、多方位、多天线、多标签密集识别中应用的RFID技术提供较好多机协调运行,信息传送更迅速、准确的天线结构原理。在实际工程中,很需要既满足电气性能,防水性能好,工程安装简单,可兼用于室内室外的天线,收发器内置的一体化天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RFID网络天线在天线与收发器信号连接较弱,不适合室外安装的问题,提供一种天线与收发器信号连接强,防水性能好,安装简单的2.4G RFID网络收发一体化天线设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2.4G RFID网络收发一体化天线设计,包括盒形的带腔体平板天线,带腔体平板天线包括天线上盖、底座,带腔体平板天线内安装有天线底板,所述的天线底板与底座之间设有收发器主板、电源适配器,底座侧面设有一个网络连接器、一个电源线接口,所述的收发器主板设有收信射频模块、发信射频模块各一个,所述收发器主板还设有一个网络模块,所述的网络模块与网络连接器连接,所述的电源适配器与电源线接口连接。本方案基于盒状带腔体的平板天线进行设计,所有器件均置于盒内,可实现较好的防水密闭性能,天线底板与底座之间形成腔体,天线和腔体之间由天线底板隔离,可以降低腔体内电路对天线性能的影响,收发器主板、电源适配器均设于腔体内,天线射频接口与收发器采用内部直连的连接方式,信号强度衰减小,收发器主板配置两个射频模块和一个网络模块,两个射频模块用于一收一发,网络模块用于传输数据,网络模块可选无线WIFI模块或者有线网络模块,电源适配器与电源线接口连接,由外部供电,引出线为市电AC220V。
作为优选,所述的收发器主板、电源适配器均固定在天线底板上。相对于固定在底座上,收发器主板、电源适配器固定在天线底板上,整个结构更加紧凑。
作为优选,所述的网络连接器为双向直通RJ45防水网络连接器。网络连接器与外界接触,安装在室外时易产生渗水问题,采用防水型网络连接器可避免盒内进水。
作为优选,所述的网络连接器与网络模块采用短网线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源线接口为电缆防水接头。网络连接器与外界接触,安装在室外时易产生渗水问题,采用电缆防水接头可避免盒内进水。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源线接口与电源适配器采用塑料2芯防水插头针端连线。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天线与收发器信号连接强;(2)整体防水性能好;(3)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带腔体平板天线 2、天线上盖 3、底座 4、天线底板
5、收发器主板 6、电源适配器 7、网络连接器 8、电源线接口
91、收信射频模块 92、发信射频模块 10、网络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檀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檀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648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火葬场火化身份识别系统
- 下一篇:多功能手术头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