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良的预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64780.7 | 申请日: | 2012-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01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萧嘉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萧嘉美 |
主分类号: | B21F17/00 | 分类号: | B21F17/00;B29C45/1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预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传导线导管加工的改良的预压装置。
背景技术
在自行车、摩托车、汽车或者其他行驶装置中,往往通过传导线驱动鼓刹装置动作来实现刹车动作及传导动作,其中,传导线包括有传导线导管以及嵌套于传导线导管内的钢丝;需进一步解释,传导线导管一般包括有依次层叠设置的胶管、金属线层以及外围的包胶层,其中,金属线层为多根平行绞绕于胶管外周壁的金属线,包胶层为金属线层外围的塑胶保护层,传导线的铜丝嵌套于胶管内。
在加工传导线导管的过程中,多根金属线绞绕于胶管的外周壁为方便包胶层注塑于金属线层的外围,在注塑前,绞绕于胶管外周壁的金属线还需进过挤压处理,通过挤压处理使得金属线包紧胶管;现有技术普遍采用在基体上直接成型挤压孔的方式来对金属线进行挤压处理,而这种方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缺陷,例如:在金属线进入至挤压孔的过程中,金属线会与挤压孔的前端部发生摩擦,而这种摩擦逐渐积累会导致整个基体报废,维护不方便且维护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改良的预压装置,该预压装置通过在一可更换的预压套筒内成型预压孔的方式来进行预压处理,维护方便且成本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改良的预压装置,包括有基体,基体开设有挤压孔,挤压孔的前端侧配装有预压套筒,预压套筒的芯部开设有预压孔,预压孔呈从前至后横截面逐渐缩小的圆锥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改良的预压装置,包括有基体,基体开设有挤压孔,挤压孔的前端侧配装有预压套筒,预压套筒的芯部开设有预压孔,预压孔呈从前至后横截面逐渐缩小的圆锥状。在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预压套筒通过预压孔对进入其内部的金属线进行预压处理,经预压处理后的金属线可以在不接触挤压孔的前端部的情况下而进入至挤压孔内;其中,预压套筒可以更换,即当预压套筒因磨损而不能继续使用时,只需更换预压套筒即可,而无需更换整个基体;故而,本实用新型具有维护方便且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压套筒的剖面示意图。
在图1和图2中包括有:
1——基体 2——预压套筒 21——预压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改良的预压装置,包括有基体1,基体1开设有挤压孔,挤压孔的前端侧配装有预压套筒2,预压套筒2的芯部开设有预压孔21,预压孔21呈从前至后横截面逐渐缩小的圆锥状。
在金属线绞绕于胶管的外周壁之前,预压孔21对进入其内部的金属线进行预压处理,经预压处理后的金属线可以在不接触挤压孔的前端部的情况下而进入至挤压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预压套筒2采用可活动的方式安装于基体1的挤压孔的前端侧,具体的:当呈束状的金属线进入至预压孔21内时,金属线反作用于预压套筒2并使其抵靠于挤压孔的前端侧。当预压套筒2因磨损而不能继续使用时,只需更换预压套筒2即可,而无需更换整个基体1;故而,本实用新型具有维护方便且成本低的优点。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萧嘉美,未经萧嘉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647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