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浸式放电线圈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64647.1 | 申请日: | 201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01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赵金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市恒顺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5/00 | 分类号: | H01F5/00;H01F2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266108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浸式 放电 线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油浸式放电线圈。
背景技术
放电线圈用于电力系统中与高压并联电容器组并联连接,使电容器组从电力系统中切除后的剩余电荷迅速泄放。以使得剩余电压在规定的时间里降低到规定值,以保证再次合闸时设备的安全及检修人员的安全。
目前电力系统中使用的放电线圈结构和种类很多,比如:油浸式、半封闭浇注式、全封闭浇注式等。由于结构和工艺上的原因,以上产品都存在着缺点,比如浇注式产品存在着容易开裂、防污能力差的缺点,油浸式产品存在着注油不满的缺点。而注油不满会引起放电线圈内绝缘油不足,进而容易造成电力系统设备的故障并危害检修工作人员的安全。
油浸式放电线圈主要包括油箱及设置在油箱上的高、低压套管。现有技术中,为油浸式放电线圈注油一般采用的是顶部立式注油,即将注油孔设置在油浸式放电线圈油箱的上盖,通过所述注油孔为油浸式放电线圈注油。这样的结构,无论是采用抽真空注油的方式,还是加压注油的方式,都会因为油箱上还设置有高、低压套管,油箱上盖的注油孔不在最高位置而使得高、低压套管内部存在注油死角,无法注满绝缘油。而如果在油浸式放电线圈的顶部设置储油柜及注油孔,从放电线圈顶部为油浸式放电线圈注油,又会带来新的油浸式放电线圈维护困难和渗漏油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浸式放电线圈,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产品结构的限制,注油孔不在放电线圈最高点而引起的注油不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浸式放电线圈,包括油箱、高压套管、低压套管、设置在油箱侧面的注油孔及与所述注油孔配合使用的注油塞;
在注油时,倾斜油浸式放电线圈,将设置于油箱侧面的注油孔固定在所述油浸式放电线圈的最高位置;为所述油浸式放电线圈注油;注满油后,用注油塞封闭所述注油孔。
可选的,所述注油塞为压力式注油塞。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油浸式放电线圈,所述油浸式放电线圈包括油箱、高压套管、低压套管、设置在油箱侧面的注油孔及与所述注油孔配合使用的注油塞;在为油浸式放电线圈注油时,倾斜油浸式放电线圈,将设置于油箱侧面的注油孔固定在所述油浸式放电线圈的最高位置,为所述油浸式放电线圈注油,注满油后,采用注油塞封闭所述注油孔。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油浸式放电线圈,在注油时能够将注油孔固定在油浸式放电线圈的最高点,利用重力作用,使得绝缘油充满油浸式放电线圈内所有的空间,消除了油浸式放电线圈内部的注油死角,解决了油浸式放电线圈注油不满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油浸式放电线圈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油浸式放电线圈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油浸式放电线圈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油浸式放电线圈的侧视图,参见图1和图2所示,所述油浸式放电线圈包括:油箱1、高压套管2、低压套管3、设置在油箱侧面的注油孔11及与所述注油孔11配合使用的注油塞(图中未画出)。
其中,所述注油塞可以为普通的注油塞,也可以是压力式注油塞;如果采用压力式注油塞,可实现对油箱1中油压的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市恒顺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市恒顺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646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合物及表面活性剂供料装置
- 下一篇:新型幕墙立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