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炉顶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264311.5 | 申请日: | 2012-06-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60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 发明(设计)人: | 范高峰;李鹏;王建峰;李红星;崔颖辉;刘洋帆;王少静;常思捷;高少娟;陈瑞路;杨忠芹;李盘威;方永峰;谢向春;刘永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C10/18 | 分类号: | F23C10/18;F23M5/08 |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大通 |
| 地址: | 45000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流化床 锅炉 水冷 炉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炉顶。
背景技术
现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顶一般采用耐火砖砌筑,或者用钢框架配合拉钩作为骨架,然后用浇注料浇注,这两种方式无论用哪一种,因为都是绝热结构,没有冷却,这样存在在锅炉运行烟温较高时导致锅炉的炉顶坍塌,甚至运行短时间内就会坍塌,存在的极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炉顶。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炉顶,包含有水冷炉顶本体,所述水冷炉顶包含有上管壁、下管壁和管壁外的耐磨保温层,所述上、下管壁均为膜式壁结构,上管壁的上端与锅炉的上锅筒相连,下管壁的下端与锅炉的下锅筒相连,上管壁的下端和下管壁的上端通过一个集箱相连接。
水冷炉顶固定于锅炉炉膛与锅炉对流管束之间。
上管壁和下管壁的内、外两侧焊接固定有抓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炉顶对原来的对流管束进行了结构变形,通过将炉顶的管壁设计为膜式壁结构,膜式壁结构内由于水的冷却左右,有效的避免了由于炉顶的烟温过高而导致炉顶的坍塌,同时膜式壁结构使得炉顶的密封性大大提高,同时简化了施工工艺,有效的延长了锅炉的运行周期,减少了锅炉事故发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水冷炉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为集箱,标号2为耐磨保温层,标号3为上管壁,标号4为上锅筒,标号5为对流管束,标号6为下管壁,标号7为下锅筒,标号8为炉膛。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炉顶,水冷炉顶安装固定于炉膛8和对流管束5之间,水冷炉顶包含有上管壁3、下管壁6和耐磨保温层2,上、下管壁均焊接制作为膜式壁结构,并且在管壁两侧焊接固定有抓钉,管壁外还设有一层耐磨保温层2。上管壁3的上端与锅炉的上锅筒4相连,下管壁6的下端与锅炉的下锅筒7相连,上管壁3的下端和下管壁6的上端通过一个集箱2相连接,炉顶这样的结构使得冷却水或锅筒内的水汽化合物可以在炉顶内循环,有效的避免了炉顶的坍塌事故,延长了锅炉的运行周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锅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643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鳞片后轴导向炉排
- 下一篇:一种卧式燃油燃气高效节能锅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