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旋轴的电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63637.6 | 申请日: | 201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52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姜奉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3/24 | 分类号: | B65G33/24;B65G33/26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旋轴的电加热装置,属于炼钢厂用电极物料的保温螺旋输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炼钢厂所用的电极由电极厂专门生产制造,而制造电极所用的物料在输送过程中需要保持150℃左右的温度,以避免物料在输送过程中粘在螺旋轴和输料斗上影响输料效率。现有的加热装置是采用热煤油进行加热,旋转的螺旋轴内设空腔,空腔内通有高温煤油,因此需要设置进油管和出油管,静止的进油管和出油管需要与旋转的螺旋轴进行密封,密封难度大,结构复杂,而且还需要设置专门的煤油加热系统。所以现有用于输送制造电极物料的螺旋轴的加热方式还是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旋轴的电加热装置,以简化加热系统的结构,降低密封难度,取消煤油加热系统,降低加热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螺旋轴的电加热装置,包括输料斗,输料斗一端的底部设有出料口;输料斗内设有螺旋轴,螺旋轴两端经轴承座与机座连接;所述螺旋轴为空心轴,螺旋轴内设有直管形电加热管;直管形电加热管的两端经耐热轴承与螺旋轴连接。
前述装置中,所述螺旋轴两端的内孔中设有连接套,螺旋轴和连接套与驱动轴和支撑轴键连接,并经顶丝固定。
前述装置中,所述支撑轴为空心管,所述驱动轴与螺旋轴连接的一端为空心管,空心管内设有耐热轴承,耐热轴承与直管形电加热管转动连接;驱动轴和支撑轴经轴承座与机座连接。
前述装置中,所述驱动轴和支撑轴上设有密封法兰,密封法兰与输料斗两端面经螺栓连接。
前述装置中,所述直管形电加热管上设有定位座,定位座与机座连接。
前述装置中,所述直管形电加热管一端设有接线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用电加热取代了现有的热煤油加热,因此不需要结构复杂的煤油循环系统和煤油加热装置,大大的简化了加热装置的结构,也不需要对热煤油进行严格的密封处理,降低了密封的难度,减小了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其结构简单,加工、安装方便;加热温度可调整功率来获得,调整方便;避免了用热媒油加热时的漏油现象;而且还减少了热媒油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 1-输料斗、2 -出料口、3-螺旋轴、4-轴承座、5-机座、6-直管形电加热管、7-耐热轴承、8-连接套、9-驱动轴、10-支撑轴、11-顶丝、12-密封法兰、13-定位座、14-接线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螺旋轴的电加热装置包括现有的输料斗1,在输料斗1一端的底部设有出料口2;输料斗1内设有螺旋轴3,螺旋轴3两端经轴承座4与机座5连接;所述螺旋轴3为空心轴,螺旋轴3内设有直管形电加热管6;直管形电加热管6的两端经耐热轴承7与螺旋轴3连接。所述螺旋轴3两端的内孔中设有连接套8,螺旋轴3和连接套8与驱动轴9和支撑轴10键连接,并经顶丝11固定。所述支撑轴10为空心管,所述驱动轴9与螺旋轴3连接的一端为空心管,空心管内设有耐热轴承7,耐热轴承7与直管形电加热管6转动连接;驱动轴9和支撑轴10经轴承座4与机座5连接。所述驱动轴9和支撑轴10上设有密封法兰12,密封法兰12与输料斗1两端面经螺栓连接。所述直管形电加热管6上设有定位座13,定位座13与机座5连接。所述直管形电加热管6一段设有接线盒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636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纠偏托辊
- 下一篇:一种刮板机用链条防脱销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