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制拼装式管线结合井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63411.6 | 申请日: | 201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08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汪胜;黄瑾;王家华;金冶;朱明;俞志杰;许霏;毛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E02D29/12 | 分类号: | E02D29/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20012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拼装 管线 结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线结合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地下综合管廊的预制拼装式管线结合井。
背景技术
为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称为综合管廊。现有的综合管廊为实现管线出入地块功能设置有各种管线结合井,例如为实现管线安装和吊装功能设置有投料井;为实现进风功能设置有进风井;为实现排风功能设置有排放井;为实现人员出入功能设置有人员出入口或逃生孔等。现有的综合管廊工程中,管线结合井普遍采用现浇结构,施工周期长,且与预制段刚性连接,不均匀沉降时易渗水。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预制拼装式管线结合井,达到施工快,密封效果好的技术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达到施工快和密封效果好的预制拼装式管线结合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拼装式管线结合井,包括至少两预制管节,相邻所述预制管节的连接处设有密封件,所述预制管节的横截面为椭圆形。
相邻所述预制管节之间采用柔性承插连接为一体。具体地,在预制管节处的接头止封口上放入富有弹性的密封件,然后施力将管子插端插入,形成一个能适应一定范围内的位移和振动的拼装式管线结合井。通过预制管节的拼装形成管线结合井,成品质量有保证,抗不均匀沉降性能好,施工快。
采用横截面为椭圆形的预制管节,相邻预制管节之间的密封效果好,同时能进一步提高预制管节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较佳地,所述预制管节的底部设置有钢制集水坑和排水沟。
较佳地,所述预制管节包括用于将通道隔离为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隔离墙。
较佳地,所述预制管节上设置有供管道和缆线的进出预留孔。
较佳地,所述预制管节的数量为4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的预制管节采用椭圆形横截面,与现有的管节采用矩形横截面相比,无明显的转角,克服了密封件在矩形横截面的转角处容易失效的问题,改善了密封效果;与现有管节采用圆形横截面相比,提高了通道的空间利用率。由于上述结构,预制拼装式管线结合井成品质量有保证,抗不均匀沉降性能好,施工快,密封效果好,同时能进一步提高预制管节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2、满足管线出入功能要求,满足排水功能要求。
3、设置了集水坑和排水沟,满足排水要求。
4、将自来水管道隔离集中设置在其中一个通道中,避免水管道爆破时大量水进入另外一个通道,影响其他电缆、管线。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预制管节 2-信息孔 3-防水套管 4-电力线孔 5-刚性防水套管 6-集水坑 7-排水沟 8-隔离墙。
DL为电力光缆;DX为通信光缆;J为给水管;Z为再生水管;P为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拼装式管线结合井一具体实施例,包括4节柔性承插连接起来的预制管节1,相邻的两个预制管节1的连接处放入用作密封件的双O型橡胶圈,进行柔性承插连接。依次拼接各个预制管节1形成管线结合井结构。本实用新型中预制管节1的横截面为椭圆形。
如图2所示,预制管节1的侧壁上设置有进出预留孔,具体地,为预埋6孔DN150信息孔2、预埋DN100A型刚性防水套管3、预埋6孔DN150电力孔4、预埋DN200A型刚性防水套管5,供管道和缆线进出。
预制管节1底部设置有钢制的集水坑6和排水沟7,满足排水要求。预制管节1之间设置有隔离墙8,将预制管节1隔分为两个通道,可以将两个通道分别设置为集中设置电缆管线的电缆仓和集中设置水管线的管道仓,采用单向排水设备,避免管道仓暴管时对电缆仓的影响。
单节预制管节的重量控制在30吨左右,便于运输,吊装和安装。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634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掺风管路的间接式热风炉
- 下一篇:固定车上的放锁片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