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部耦合型复叠式高温热泵热水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62260.2 | 申请日: | 201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2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徐言生;李玉春;邹时智;吴治将;饶荣水;曹明修;张登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25B7/00 | 分类号: | F25B7/00;F24H4/02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科顺专利事务所 44250 | 代理人: | 梁红缨 |
地址: | 5283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部 耦合 型复叠式高 温热 热水机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叠式热泵技术,尤其是一种产生工业循环热水的外部耦合型复叠式高温热泵热水机组。
背景技术
热泵技术是一种高效能源利用技术,广泛应用于生活及生产等多方面。目前,利用热泵技术开发的单级压缩热泵热水机组一般产生的最高热水温度在60℃以下,而在工业生产中如电镀、服装、食品、屠宰等行业大量需要80℃左右的循环热水,单级压缩技术难以有效解决。采用复叠式热泵技术和双级压缩热泵技术可以产生80℃的热水,但由于其相对产生热水温度在55℃左右的单级热泵系统而言,系统能效比比较低,同时上述高温热泵机组的高温热泵系统和低温热泵系统之间存在一个耦合问题,如两级之间耦合不好,机组的能效比将进一步降低,且机组运行稳定性也较差。基于上述诸多原因,使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只有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才能使热泵技术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部耦合型复叠式高温热泵热水机组,可以同时产生55℃左右中温循环热水和80℃左右的高温循环热水,同时满足需要大量使用55℃左右和80℃左右循环热水的场所,特别是物料可以分段加热的场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外部耦合型复叠式高温热泵热水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蒸发器、冷凝器、耦合蒸发冷凝器、第一水泵、第三水泵、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中温水池及高温水池;其中所述耦合蒸发冷凝器包括中间腔体、左腔体、右腔体、中间隔板、左侧隔板、一根以上的第一换热管及一根以上的第二换热管,所述左腔体设在中间腔体的左端,所述右腔体设在中间腔体的右端;所述中间隔板设在中间腔体中将中间腔体分隔成第一中间腔室及第二中间腔室,在所述第一中间腔室的上方设有冷媒入口,在第一中间腔室的下方设有冷媒出口,在所述第二中间腔室的下方设有冷媒入口,在第二中间腔室的上方设有冷媒出口;所述左侧隔板设在左腔体中将左腔体分隔成第一左腔室及第二左腔室,在所述第一左腔室上设有进水口,在所述第二左腔室上设有出水口;所述第一换热管位于第一中间腔室中且一端与第一左腔室连通另一端与右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管位于第二中间腔室中且一端与第二左腔室连通另一端与右腔体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出气口与第一中间腔室上方的冷媒入口连通,第一压缩机的入气口与蒸发器的出气端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入气口与第一节流装置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入气口与第一中间腔室下方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中温水池的出水口通过第一水泵与进水口连通,中温水池的入水口与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入气口与第二中间腔室下方的冷媒出口连通,第二压缩机的出气口与冷凝器的入气口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气口与第二节流装置的入气口连通,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出气口与第二中间腔室上方的冷媒入口连通;所述高温水池的出水口通过第三水泵与冷凝器的进水口连通,高温水池的入水口与冷凝器的出水口连通;在高温水池与中温水池之间设有连通它们的第一连接管及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截止阀设在第二连接管上,所述第二截止阀设在第一连接管上。
在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第二水泵。
所述第一换热管及第二换热管可为金属直管或金属螺旋管或金属盘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点:
1)能较好的调节低温热泵系统与高温热泵系统的运行工况,使双级热泵系统耦合良好,提高机组的能效比。
2)复叠式热泵的低温热泵系统产生的热量一部分作为高温热泵系统的吸热热源,另一部分生产中温热水,供中温加热生产工艺所需,机组综合能效比有较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耦合蒸发冷凝器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耦合蒸发冷凝器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B-B剖视图;
图5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机组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622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车组车地传输平台
- 下一篇:基于Zigbee的水位信息采集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