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脚手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62109.9 | 申请日: | 201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74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梁秉业;浦建明;清建清;陆水星;胡成国;陈伟东;乔飞;王坚;陈雨春;薛峰;李文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金螳螂幕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5 | 分类号: | E04G1/15;E04G1/24;E04G5/14;E04G5/16 |
代理公司: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6 | 代理人: | 张一鸣 |
地址: | 215106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临湖***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手车,特别是一种适用于高楼外侧作业的脚手车,属于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超高层建筑围护结构的最佳选择是单元幕墙。由于单元幕墙自重轻,抗位移能力强,整体安装等特点必定导致单元幕墙成为超高层建筑外围护结构的唯一选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超高层建筑的出现越来越多,因而超高层单元幕墙的工程也随之而多。由于超高层幕墙的施工工期的要求,如果要等到单元幕墙安装完成后,再进行檐口包铝板的施工,然后再进行玻璃单元的安装,完成整个幕墙的施工。这样会导致只能采用吊篮的方法进行。但是吊篮的边与施工操作面的距离只有很小的工作范围,施工不方便,而且这种施工方式安全性很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脚手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脚手车,包含支撑部、工作部、限止部;所述支撑部包含支撑框架、车轮、止动支架;所述支撑框架为方形框架体;所述车轮有多个,并安装在支撑框架的下部;所述止动支架有多个,并安装在支撑框架的下部;所述工作部包含操作平台、安全护栏;所述操作平台固定在支撑框架a端的外侧;所述安全护栏安装在操作平台上;所述限止部包含顶杆部件组;所述顶杆部件组沿着竖直方向安装在支撑框架上,顶杆部件组的顶部与工作空间的顶部贴合。
优选的,所述支撑框架的上部与支撑框架的下部之间设置有阶梯。
优选的,所述操作平台与支撑框架之间设置有加强筋部件。
优选的,所述操作平台与支撑框架的a端连接部上安装有限止器;所述限止器的顶端设置有指向支撑框架外侧的顶块。
优选的,所述安全护栏为方形框架体,方形框架体离开a端的三个面上设置有防护挡板。
优选的,所述操作平台的上方放置有层面板,层面板覆盖整个操作平台。
优选的,所述顶杆部件组包含杆体和杆头,所述杆体设有内螺纹孔,杆头设有外螺纹,杆头可以拧入杆体中;所述杆头的杆部上端开有长条形通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脚手车,由多个附件拼装组合而成,可以在各个楼层面上进行组装,拆卸、移动灵活;操作平台可以跟据檐口的外形进行调整;止动支架在调整好脚手车位置后,将止动支架螺杆顶起,使得车轮不受荷载,既保护了车轮,又使车架稳定;车体中设置的梯架可提供操作人员登上操作平台,并增加支撑框架的刚度;安全护栏可以很好地保护工人的安全,而且安装拆卸方便;限止器可以限止脚手车在水平移动时的最小边距;防止脚手车冲出楼房;顶杆部件组可以预防脚手车受偏载而向外侧翻转,提高了安全性;整个脚手车造价低,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脚手车的主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脚手车工作位置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脚手车的顶杆部件组局部主视图;
其中:1、支撑框架;2、车轮;3、止动支架;4、阶梯;5、操作平台;6、安全护栏;7、层面板;8、限止器;9、顶杆部件组;10、杆体;11、杆头;12、顶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金螳螂幕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金螳螂幕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621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