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机控制器隔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62054.1 | 申请日: | 201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59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单红艳;卢山;王莹;胡晶;单崇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5/00 | 分类号: | B60L15/00;B60R13/08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杨滨 |
地址: | 110044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控制器 隔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合动力机动车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电机控制器隔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进步,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民间和政府对于电动汽车产品化的期待与日俱增。然而,强混合动力的高复杂程度和高成本,纯电动汽车的短续航里程和高成本,始终是电动汽车商业化的主要障碍。为了克服上述障碍,加速电动汽车商业化进程,同时最大限度的改善整车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问题。一种满足大部分用户需求的汽车-增程式纯电动(RE-EV)汽车应运而生。
增程式纯电动汽车针对的目标市场更加细化,其开发思想是,以对私家车的驾驶习惯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为基础,针对大部分人每日用车里程低于一定值的现状,设定特定行程以内以纯电动模式行驶,对于偶尔超过纯电动续驶里程的情况,可启动发动机进行发电,以此作为驱动所用电源,并可同时对动力电池进行电力补充。
RE-EV汽车较并联式强混合动力结构简单,节油和排放改善更加显著。RE-EV汽车具有发动机系统,包括发动机总成、排气歧管,进气歧管等,他们通过悬置支架固定在车身上;同时,在发动机舱内,布置有电机控制器,它通过控制器支架固定在车身上。控制器固定后与发动机排气系统很近,发动机工作时排气歧管温度最高可达500℃,这些热量会以辐射的方式传递到电机控制器的表面,引起电机控制器环境温度的升高,继而影响电机控制器的工作特性,导致电机控制器不能满功率运行,甚至因过温而关机,若控制器频繁处于高温环境下,其使用寿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被缩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隔热装置;以解决增程式纯电动车前舱布置紧凑引起的电机控制器与发动机间隙不足而导致的电机控制器环境温度过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有通过悬置支架固定在车身汽车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电机控制器,其特征是:在靠近汽车发动机排气歧管的电机控制器外壳上设置有一隔热层。
所述的隔热层是通过安装螺栓固定在电机控制器外壳上的。
上述隔热层为内层为玻璃纤维、外表面为铝箔层结构。
在电机控制器的外壳处增加隔热材料,对发动机运行时辐射的热量进行吸收和反射,以达到降低电机控制器环境温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技术效果,当发动机工作时,电机系统仍可长时间工作,不受发动机辐射热量的影响,这样,既能够提高电机系统的工作效率,也保证了电机系统持续运行的时间,使得整车的性能得以提高和改善。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安全性能大大提高,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应用范围宽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示意简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实例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下述的实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例子而已,并不代表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权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在于其权利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
由图1~2所示,图中的1为电机控制器,2是隔热层,3是汽车发动机排气歧管,4是隔热层的安装螺栓,在靠近汽车发动机排气歧管3的电机控制器1外壳上设置有一隔热层2。上述隔热层是通过安装螺栓4固定在电机控制器外壳上的。
电机控制器1与发动机排气歧管3距离较近,如图1所示。隔热层加在电机控制器1壳体上,用隔热层分别对控制器的前表面,侧面,下表面进行部分包络,由电机控制器壳体上留有螺纹孔,隔热层2与电机控制器1外壳之间采用螺栓4连接。
隔热层由纺织型玻璃纤维织物组成,其外表面是层压铝箔,中间是玻璃纤维。这种材料可按要求切割成定长或定宽,也可通过定制模切获成复杂的几何形状。
下表是增加隔热层前后,控制器最高环境温度的仿真测试数据。从数据可以看出,增加隔热层,对电机控制器的环境温度有明显的降低,电机控制器的最高环境温度在电机控制器要求的工作环境温度范围内,发动机运行时,电机控制器仍可正常工作,而不至于因环境温度过高而降功率或停止运行,也就保证了整车的动力性能,同时对电机效率的提升,也是对整车能量消耗率的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620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体输送装置及一种向磨盘中添加磨液的装置
- 下一篇:搬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