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在线钻井泵故障智能诊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61533.1 | 申请日: | 2012-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3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东;李淼;周强;任建;唐毅;张兴鹏;石燕;张虎;马驰;张翔;金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51/00 | 分类号: | F04B5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毛光军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成都市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在线 钻井泵 故障 智能 诊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线钻井泵故障智能诊断装置,用于石油钻井中的关键设备钻井泵的故障诊断,属于石油装备技术改进领域。
背景技术
钻井泵因结构复杂和工况恶劣,生产中常因异常故障导致施工停滞,从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钻井队在钻井过程中对钻井泵的监控,通常是由司钻观察平台上立压表的变化来完成的,采用这种方法往往由于仪器不灵敏和操作不及时而使泵的工况恶化影响钻井施工,并影响钻井时效。根据钻井泵的工作原理和对泵出口端瞬时流量的监测推导。现有技术中,钻井泵运行状态实时监测方法在现有的钻井泵上相关报到较少,但对钻井泵液力端压力的监控在有的钻机中已经有采用,例如,在《中国海上油气(工程)》2002年05期中,提出了一种钻井泵工况实时监测新方法,对钻井泵出口端泵压在理论、实际与发生异常时的波形图进行了比较,提出了通过获取并分析立压波形来实时监测泵工况的新方法,此方法具有监测灵敏度高与监测及时的特点。
但上述技术还存在如下不足:钻井现场需要研究出通过对钻井泵动力端和液力端的振动、温度、吸排出压力和流量等参数测试和分析的钻井泵故障智能诊断方法,上述技术不能实现对钻井泵运行过程中故障点和故障类型的判断,因而也不能给出维修意见,因此不能确保钻井泵安全高效运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钻井队在钻井过程中对钻井泵的故障诊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在线钻井泵故障智能诊断装置,本实用新型可以对钻井泵关键点的参数的采集能提前预判故障点,及时解决故障,把故障影响降低到最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在线钻井泵故障智能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现场传感器、数据采集盒和上位机,所述数据采集盒固定设置在钻井泵上,数据采集盒通过有线连接方式与现场传感器连接,上位机的无线数据接收端与数据采集盒的无线数据发射端配合接收数据。
所述现场传感器包括振动传感器、出口压力变送器、润滑油压力和温度变送器、轴承温度变送器、电流变送器和电压变送器。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包括现场传感器、数据采集盒和上位机,所述数据采集盒固定设置在钻井泵上,数据采集盒通过有线连接方式与现场传感器连接,上位机的无线数据接收端与数据采集盒的无线数据发射端配合接收数据,可将采集的参数通过无线数据发射端把数据发送到位于远端的无线数据接收端,上位机对数据进行处理,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对信号进行分析,给出钻井泵的故障点与故障类型,并给出维修意见,对钻井泵关键点的参数的采集能提前预判故障点,及时解决故障,把故障影响降低到最低,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保障钻井安全。
二、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现场传感器包括振动传感器、出口压力变送器、润滑油压力和温度变送器、轴承温度变送器、电流变送器和电压变送器,对钻井泵关键点的参数的采集能提前预判故障点,安全性更高。
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数据采集盒固定设置在钻井泵上,此设置方式能够使数据采集盒快速准确地接收到现场传感器发送的数据,提高了监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数据采集盒,2、无线数据发射端,3、无线数据接收端,4、上位机,5、振动传感器,6、出口压力变送器,7、润滑油压力和温度变送器,8、轴承温度变送器,9、电流变送器,10、电压变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在线钻井泵故障智能诊断装置,包括现场传感器、数据采集盒1和上位机4,所述数据采集盒1固定设置在钻井泵上,所述数据采集盒1通过有线连接方式与现场传感器连接,上位机4的无线数据接收端3与数据采集盒1的无线数据发射端2配合接收数据。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现场传感器包括振动传感器5、出口压力变送器6、润滑油压力和温度变送器7、轴承温度变送器8、电流变送器9和电压变送器10,但并不局限于前述传感器。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包括现场传感器、数据采集盒1、无线数据发射端2、无线数据接收端3和上位机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615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