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桥隧一体防落石柔性钢网明洞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61468.2 | 申请日: | 2012-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8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剑;史先伟;李辉;吕汉川;杨锡林;谢君泰;刘赪;李国良;刘培硕;王新东;魁兆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7/04 | 分类号: | E01F7/04;E21D9/14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43***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 防落石 柔性 钢网明洞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桥隧一体防落石柔性钢网明洞结构。
背景技术
在山区修建高速铁路,地区内一般山坡陡峭,场地狭窄,不具备接长隧道洞门设置防落石结构的条件。西成客运专线隧道主要集中在秦岭山区及大巴山区,工程范围内山势陡峭,沟峪纵横,隧道洞口大多为“V”型沟谷,洞口地表自然坡度40°~80°,受洞口工程条件的限制,桥台进洞或桥隧相邻现象较为常见,常用洞门结构不能适用,为了保证列车安全、快速、正常运营,最大限度地减少限速和停轮,需要将外界环境与行车环境的相对隔离,从而使行车环境不受外界落石的影响。在地形、地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防落石结构是将隧道洞门接长一定长度的明洞,或是设置在单独桩基础上的钢筋混凝土明洞结构,可以达到防止落石砸到线路或列车上,但在隧道呈现长大密集隧道群特点,两隧道间明线间距普遍较小,线路距沟心高差较大的情况下,接长隧道洞门条件不足,设置钢筋混凝土明洞结构的桩基础难度大且投资、施工难度均加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地形陡峭区段对行车环境起到防护效果的桥隧一体防落石柔性钢网明洞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桥隧一体防落石柔性钢网明洞结构,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多榀外罩在桥梁本体结构上方、与线路方向垂直的钢拱架,每榀钢拱架之间设置有沿线路方向的钢绞线。
所述的钢绞线上方设置有覆盖钢拱架及钢绞线的环形网。
所述的环形网的上方设置与环形网密贴的格栅网。
所述的相邻两榀钢拱架底部之间设置交叉撑杆。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制作安装方便,可以与桥梁设为一体,抗冲击能力强,强度大、重量轻、美观,而且能够将外界环境与行车环境的相对隔离,从而使洞内环境和外界互不影响。通过对隧道洞口段进行落石运动轨迹的数值模拟分析,在隧道洞口仰坡上方30m以上高度,假定一体积为0.5m3,约1吨重落石从危岩区落下,明洞接长一定长度后,明洞内线路及列车基本能安全通过,对行车几乎无影响;在不影响结构安全和防落石效果的基础上,达到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改善洞内车辆运行环境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横断面。
图2为本实用新型明洞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明洞侧面图。
图中,1-钢拱架,2-交叉撑杆,3-桥梁本体结构,4-钢绞线,5-环形网,6-格栅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桥隧一体防落石柔性钢网明洞结构,设置有多榀外罩在桥梁本体结构3上方、与线路方向垂直的钢拱架1,钢拱架1与设置在桥梁本体结构3两侧的支座连接,每榀钢拱架1之间设置有沿线路方向的钢绞线4,即钢拱架1与钢绞线4垂直设置。相邻两榀钢拱架1的底部之间设置交叉撑杆2来保证稳定。钢绞线4上方设置有覆盖钢拱架1及钢绞线4的环形网5,环形网5的上方设置与环形网5密贴的格栅网6,形成一种将外界环境与行车环境的相对隔离的结构体系,即桥隧一体防落石柔性钢网明洞结构。明洞为与桥梁本体直接用支座连接的不封闭结构,道路路面结构置于桥梁结构上,钢拱架、钢绞线、环形网、格栅网等结构根据现场施工环境条件采用分段制作安装。钢绞线、环形网、格栅网均未采取封闭式结构,这样的设置在不影响结构安全和防落石效果的基础上,达到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改善洞内车辆运行环境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614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路障
- 下一篇:一种现浇梁膺架落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