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移动式排渣槽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60502.4 | 申请日: | 2012-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29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孙力;李剑华;何顺民;范立鑫;康薇薇;霍文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00 | 分类号: | B22D11/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桂琴 |
地址: | 067002***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移动式 排渣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炼钢连铸生产中使用的排渣槽,属于炼钢连铸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排渣槽是炼钢连铸工序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施,排渣槽的作用是接装连铸中间包溢流出的钢水及渣料。当中间包内的渣层超过规定厚度时,为防止钢水卷渣进入结晶器,就要通过提升中间包钢水液面的方法,利用中间包溢流槽将多余的渣料排放到排渣槽内,以保证铸坯质量,减少中间包渣层侵蚀,提高中间包寿命。同时,中间包内的钢水开浇后,使不允许进入结晶器的开浇钢水和事故钢水也要通过摆动流槽流入排渣槽内。排渣槽还具有保护设备不受损坏的作用。
国内外现有的排渣槽的放置形式均为固定式,大多只能接装一次生产过程中的中间包和摆动流槽内溢流的钢水及渣料,待连铸停浇后用天车将排渣槽吊走,进行清理后再利用。
随着生产节奏的加快,在连铸生产过程中应用了快换中间包技术,提高了铸机的作业率,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连浇炉数。快换技术的应用使得一次生产过程中的拉钢炉数达到原来的2—3倍,甚至更多。连浇炉数增加,中包的排渣量也随之增加,这样一来,排渣槽的容量成为快换技术实现的瓶颈。又因排渣槽受场地环境因素限制,不能扩容,严重制约着中包快换技术的实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移动式排渣槽,这种移动式排渣槽既能够克服固定式排渣槽接渣方式的缺点,又能改变排渣槽不能进行扩容的缺点,可以实现中间包快换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进的移动式排渣槽,它的四壁为钢制的槽体,底部为钢制槽底,顶部为入渣口,槽体和槽底焊接为一体,顶部入渣口的面积大于槽底的面积,槽体内壁和槽底面上砌筑耐火层,槽体的外壁上分别焊接有吊耳,以达到方便吊运的目的。
上述改进的移动式排渣槽,所述槽体四壁与槽体中心轴线的夹角为10°~30°。
上述改进的移动式排渣槽,所述槽体内壁表面和槽底面均布焊接有多个锚钩,锚钩之间的间距为70-90mm,耐火胶泥平铺在槽体内壁表面,锚钩将耐火胶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从实用、投资少的角度出发,改变了原有排渣槽的制作工艺,缩小了体积,具有可以实现中间包无限次排渣这一优点,在中间包一次排渣完毕后,就可以及时用天车吊走处理,省去了连铸准备时间清渣槽操作,为准备工作节省了时间。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连铸生产的中间包快换技术,显著提高了连铸机的作业率,大大增加了连铸钢坯的产量,创造了很大的效益。本实用新型相对于原来的排渣槽,改进的排渣槽成本低廉、制作简单、节约了备件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槽体1、入渣口2、吊耳3、耐火胶泥4、锚钩5。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显示,本实用新型缩小了原有排渣槽的体积,它的四壁为钢制的槽体1,底部为钢制槽底,顶部为入渣口2,四壁呈倾斜设计,上大下小,顶部入渣口2的面积大于槽底的面积,槽体四壁与槽体中心轴线的夹角为10°~30°,此种设计便于渣料的排入和排出。
图中显示,槽体1内壁表面和槽底面均布焊接有多个锚钩5,锚钩5之间的间距为70-90mm,耐火胶泥4平铺在槽体1内壁表面,锚钩5将耐火胶泥4固定,二者紧密结合,形成抗冲击、抗侵蚀、抗高温的耐火层,有利于中包渣的清倒,同时提高了排渣槽的使用寿命
图中显示,槽体1的侧板分别有吊耳3,且吊耳3与槽体1为焊接的一体结构,吊耳3挂在天车吊钩上接装中间包排放的渣料。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槽体1用30mm厚度钢板制作,体积为0.72M3,在排渣槽内壁表面焊接间距80mm的锚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未经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605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