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双骑行模式的三轮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260395.5 | 申请日: | 2012-06-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19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 发明(设计)人: | 伊澜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特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K5/02 | 分类号: | B62K5/02;B62M1/2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周惠来 |
| 地址: | 中国香***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双骑行 模式 三轮车 | ||
1.一种具有双骑行模式的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装设在该车架纵向的一端的单轮组合与第一手把安装座,装设在该车架纵向的另一端的双轮组合与第二手把安装座,装设在该第二手把安装座与第一手把安装座之间的传动机构,及可变化位置地装设在该第一手把安装座或第二手把安装座上的手把组合;该单轮组合包括转向轮和用以驱动该转向轮滚动的第一脚踏;该双轮组合包括横向间隔排布的两个车轮和用以驱动该两个车轮滚动的第二脚踏;该三轮车具有前单轮后双轮的第一骑行模式和前双轮后单轮的第二骑行模式。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其特征在于,该三轮车还包括座椅,该车架上设有第一座椅安装座和第二座椅安装座,在第一骑行模式时该座椅是装设在该第一座椅安装座上,在第二骑行模式时该座椅是装设在该第二座椅安装座上。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轮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座椅安装座相比第二座椅安装座要靠近该单轮组合与第一手把安装座。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其特征在于,该车架在用以装设该双轮组合与第二手把安装座的一端包括:纵向并且向下倾斜地延伸出的纵梁和由该纵梁的末端反向并且向下倾斜地延伸出的安装架;该安装架呈E形,其包括由该纵梁的末端横向地延伸出的横梁和由该横梁纵向并且向下倾斜地延伸出的三条悬臂,其中位于两侧的两条悬臂的外侧各对应装设该双轮组合中的两个车轮中的一个、内侧各对应装设该双轮组合中的第二脚踏的两端,位于中间的一条悬臂对应装设该第二脚踏的中央部位。
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其特征在于,该单轮组合还包括装设在该转向轮中的一个车轮冲击吸收机构,用以缓冲该转向轮的弹跳;和/或,该双轮组合还包括分别装设在该两个车轮中的两个车轮冲击吸收机构,用以缓冲该两个车轮的弹跳。
6.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其特征在于,该单轮组合还包括装设在该转向轮中的一个离合机构,用以控制该转向轮的水平轴与第一脚踏是否连接到一起;该双轮组合还包括分别装设在该两个车轮处的两个离合机构,用以分别控制该两个车轮的水平轴与第二脚踏是否连接到一起。
7.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手把安装座包括:竖直地设置的管,装设在该管中的掌舵机构主体以及与该掌舵机构主体相配合的第一传动接口机构,该掌舵机构主体与该单轮组合相连,该掌舵机构主体并能够直接与该手把组合配合而构成第一骑行模式时的转向组合。
8.依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轮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手把安装座包括:竖直地设置的管,装设在该管中的第二传动接口机构,该掌舵机构主体能够经由该第一传动接口机构、传动机构及第二传动接口机构与该手把组合配合而构成第二骑行模式时的转向组合。
9.依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三轮车,其特征在于,该转向组合包括:两个非连续的凹进件,每个凹进件为具有两端的弓形,沿管的周缘分布;导向件,其设置成可在该两个凹进件中旋转且旋转运动是受限于每个凹进件的两端的;支撑结构,用以支持该管;压力转移件,其是不可转动地固定在该支撑结构上,其与该导向件相连,用以推动该导向件进入该两个凹进件中的一个;该压力转移件并设置成能够响应压力而将该导向件从该两个凹进件中的一个退出。
10.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其特征在于,该三轮车还包括壳体,其是可拆卸地装设在该车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特乐有限公司,未经泰特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6039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有转向平衡器的三点轮式车
- 下一篇:摩托车后货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