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兼容2种动车8编组或16编组架车机自动对位控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259493.7 | 申请日: | 2012-06-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07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 发明(设计)人: | 矫宝法;黎莎;田军;喻贵忠;张浩;邱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铁道工程机电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F7/00 | 分类号: | B66F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杨小双 |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兼容 动车 编组 16 架车机 自动 对位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架车机车体自动对位控制装置,可兼容2种动车8编组或16编组的车体长度,实现控制架车机车体举升柱进行纵向(沿轨道方向)、横向(垂直轨道方向)、高度三个方向的自动对位。
背景技术
在动车的实际运营中,为保证车辆的运行安全,每间隔一定的时间,需要对其行走部份,即转向架进行更换和维修,此时需要将动车整体举升到合适的高度,取下转向架,此作业过程需要用到架车机。工作时首先由转向架举升装置将整个车体连同转向架举升到达合适的高度,之后由车体举升柱上伸出横向托头举升车体使之保持相应的高度,随后转向架随同转向架举升装置落下,从而使车体与转向架脱离。车体举升柱以四个(一节车)为单位,在此过程中需要架车机车体举升柱在纵向(沿轨道方向)、横向(垂直轨道方向)、高度三个方向上到达适当的位置,否则将不能完成整个架车工作;其沿轨道横向安装位置如图1所示,沿轨道方向,中间安装有转向架举升装置17,两侧安装有车体举升柱14,其通过电机13驱动行走轮沿专用轨道12纵向移动,托头15的升降是通过变频器驱动的异步交流电动机16和减速器实现。
我国于2007年开始生产的CRH2与CRH3两种型号动车组已成为国内高速铁路的主要客运列车,动车组一般由8节车辆或16节车辆组成一列基本编组,每节车辆的车体上安装在两个转向架上。由于上述两种型号的动车组的总长、头车长度、中车长度、轴距(转向架两轮间距)、定距(车辆两转向架中心距离)和车体宽度等的尺寸都不相同,8编组动车和16编组动车的差异更为巨大,为 实现两种型号两种编组动车组检修作业,利用一台架车机实现现有两种型号动车,并能实现8编组动车或16编组动车的任意一种组合的架车维修作业,我公司研发了兼容2种动车8编组或16编组的地坑架车机,为完成兼容8编组动车和16编组动车整车的举升,需要设置68个车体举升柱,每种动车组的车体支撑部位均不同,因为要兼容两种车型和两种编组形式,所以每个车体举升柱在沿轨道方向有两个举升位置。这就要求对每个举升柱进行精确的控制,从而实现整个架车功能的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架车机车体自动对位控制装置,可对每个举升柱进行精确快捷的控制,实现对2种动车8编组或16编组的兼容举升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兼容2种动车8编组或16编组架车机自动对位控制装置,预埋有感应片作为原点,举升柱行走装置上安装有感应装置;由现场控制器、总控台和分控台三部分组成,所述总控台和分控台由PLC主站组成,总控台和分控台通过通讯总线连接;总控台和分控台分别通过RS485总线与安装于各举升柱的PLC子站通讯连接;所述PLC子站连接有纵向行走距离编码器、横向行走距离编码器、高度行走距离编码器,并接受其信号分别控制同时与其相连的举升柱纵向行走电机、举升电机、举升柱托头横向电机;所述PLC子站还连接有现场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举升电机通过变频器与其对应的PLC子站相接。
进一步的,所述PLC主站通过RS232接口连接有PLC从站。
进一步的,所述总控台和分控台的PLC主站分别接入以太网。
特别的,所述总控台连接有36个PLC子站,所述分控台连接有32个PLC 子站。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兼容2种动车8编组或16编组架车机车体自动对位举升控制装置,以预埋的感应片作为原点,针对不同车型架车孔(垫)的位置,在PLC子站预设各举升柱纵向相对于原点的距离,总控台和分控台的PLC主站分别采用RS485总线与安装于各举升柱的PLC子站通讯连接,可同步控制各PLC子站,使各举升柱在纵向、横向和高度方向移动至架车孔(垫)位置,经现场微调后完成架车作业;通过选用不同的预设距离,可实现对2种动车组8编组或16编组的兼容,对位过程简洁、准确、自动化程度高,大大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保证了动车检修作业的准确、高效;同时具有运算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举升柱沿轨道横向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架车机车体自动对位控制装置组成结构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铁道工程机电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铁道工程机电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594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