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桥梁边跨现浇段超高组合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59065.4 | 申请日: | 2012-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68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王珣;冷明泽;王志强;王海平;杨明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10 | 分类号: | E01D2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兆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33 | 代理人: | 初向庆 |
地址: | 100005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桥梁 边跨现浇段 超高 组合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桥梁T型钢构或悬臂梁边跨现浇段施工时所采用的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公路和铁路网的加密,T型刚构及悬臂梁在桥梁工程中应用变得十分普遍,T型刚构及悬臂梁边跨现浇段支架多采用落地支架,落地支架又分为满堂支架和梁柱式支架。满堂支架一般适用于离地高度较小的现浇段箱梁施工,对于离地高度较大的现浇段箱梁一般采用梁柱式支架现浇施工。梁柱式支架又称少支架,稳定性较低,当桥梁施工会遇到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恶劣的气候条件,如在我国西北、新疆等地,季风较多且突然,瞬间风力可达12级以上,对于离地高度较大或超高的现浇段采用梁柱式支架显然不能满足安全性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高、安全性强的超高支架,满足对于离地高度较大的桥梁现浇段施工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桥梁边跨现浇段超高组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支架包括一梁柱式支架,以及两个固定在桥梁过渡墩墩身上的悬臂托架,其中,
所述梁柱式支架包括位于水平方向的矩形的四个顶点位置的四根等高的立柱,分别为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每个立柱垂直于地面且其下端固定在地面上,每个立柱的上端固定有立柱钢沙筒;所述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之间,以及第四立柱与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之间,通过横连杆焊接连接,所述第一立柱与第四立柱之间,以及第二立柱与第三立柱之间,通过斜撑杆焊接连接;
所述两悬臂托架等高固定在桥梁过渡墩墩身上,每个悬臂托架包括一牛腿、一三角架,所述牛腿利用预埋在过渡墩墩身内的精轧螺纹钢,用螺帽固定在过渡墩墩身上,一分配梁架设在两托架的牛腿上,分配梁上正对两牛腿位置分别设置有托架钢沙筒;所述三角架包括一水平设置的横杆、一与所述横杆垂直的纵杆、一连接所述纵杆和横杆的斜杆,所述纵杆利用预埋在过渡墩墩身内的精轧螺纹钢,用压梁及螺帽固定在过渡墩墩身上,纵杆的下端支撑在所述托架钢沙筒上,纵杆的上端与所述横杆的一端焊接,所述斜杆与所述纵杆的下端及所述横杆焊接连接;
所述两悬臂托架的三角架的横杆的顶面与所述立柱上的立柱钢沙筒的顶面齐平,其中一个三角架的横杆靠近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并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在的直线平行;另一三角架的横杆靠近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并与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所在的直线平行;
所述组合支架还包括三根承重梁,其中第一承重梁横跨在第二立柱和第四立柱上的立柱钢沙筒及两三角架的横杆上,第二承重梁横跨在第一立柱和第三立柱上的立柱钢沙筒及两三角架的横杆上,第三承重梁横跨在两三角架的横杆与纵杆连接端的上方;所述承重梁上,设有多根与所述承重梁垂直的纵梁。
本实用新型将落地支架和托架有机结合起来,与单独梁柱式支架比较,本实用新型承载能力强,使用高度范围大,对地形地质条件要求低,基础处理工程量小;与满堂支架比较,本实用新型重量小,施工损耗少,非弹性变形小,可大大减小材料投入施工费用低,重复使用率高,技术经济指标较好。
本实用新型系统结构通用性强,装配简单快捷,非弹性变形小,连接质量可靠,施工安全性高,适用于离地高度较大、地质条件复杂、气候环境恶劣的T型刚构及悬臂梁边跨现浇段,对高墩现浇箱梁、软土地区现浇箱梁和斜拉桥主塔横梁等现浇施工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梁柱式支架的立柱布设方式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梁柱式支架的前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梁柱式支架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悬臂托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钢沙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桥梁边跨现浇段超高组合支架,包括一梁柱式支架1,以及两个固定在桥梁过渡墩墩身2上的悬臂托架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590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