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地下水污染治理的原位修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58550.X | 申请日: | 2012-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80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培斌;沈来新;魏文侠;夏广卿;李培中;王海见;宫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28;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刘茵 |
地址: | 10004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地下 水污染 治理 原位 修复 系统 | ||
1.一种用于地下水污染治理的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抽水井(1)、静态混合器(2)和注水井(3);
该抽水井(1)内设置潜水泵(4),潜水泵(4)的出水口连接该静态混合器(2)的入水口;
静态混合器(2)的另一入口与药剂罐(5)连接,药剂罐(5)内容纳碳源药剂;从抽水井(1)内抽出的地下水和碳源药剂在静态混合器(2)混合均匀;
静态混合器(2)的出口连接该注水井(3)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泵(4)和静态混合器(2)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旁通阀(6)和流量计(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罐(5)和静态混合器(2)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计量泵(8)和流量计(9)。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混合器(2)的出口和注水井(3)入口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旁通阀(10)和流量计(1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井(1)设置于地下水流的下游,注水井(3)设置于地下水流的上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位修复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监测井(12),其设置于所述抽水井(1)和注水井(3)之间,或设置于所述注水井(3)的下游。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井(1)和注水井(3)均为竖井,该竖井由井口至井底依次为灌浆段(101)、膨润土浇注段(102)和砾石段(103);
其中该灌浆段(101)为混凝土浇注,作为竖井的井口;
该膨润土浇注段(102)位于砂土层;
该砾石段(103)位于地下蓄水层;砾石段(103)以砾石作为井管外填料,砾石直径为2~6mm;砾石段(103)的井室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滤水管(104)和沉淀管(105),该滤水管(104)和沉淀管(105)的管壁外侧靠紧该井室内壁。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井(12)为竖井,该竖井由井口至井底依次为灌浆段(101)、膨润土浇注段(102)和砾石段(103);
其中该灌浆段(101)为混凝土浇注,作为竖井的井口;
该膨润土浇注段(102)位于砂土层;
该砾石段(103)位于地下蓄水层;砾石段(103)以砾石作为井管外填料,砾石直径为2~6mm;砾石段(103)的井室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滤水管(104)和 沉淀管(105),该滤水管(104)和沉淀管(105)的管壁外侧靠紧该井室内壁。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管(104)是具有透水孔的钢管,该透水孔为方孔,方孔长度为35-45mm,宽度小于1.8mm;所述注水井(3)的滤水管开孔面积比率为8~20%;所述抽水井(1)和/或监测井(12)的滤水管开孔面积比率为20~35%。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管(105)为管径与滤水管相同且长度大于或等于0.5米的钢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未经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5855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3D打印机壳体
- 下一篇:半导体制冷式三维打印机的风冷打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