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热管除气封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55607.0 | 申请日: | 201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1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陈举聪;揭志伟;曾志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41/04 | 分类号: | B21D4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齐荣坤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热管 封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管的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热管除气封口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行业发展迅速,芯片散热问题成了技术突破的重要难题,利用高导热率、高可靠性、热响应快、无需额外电力驱动的微热管散热器,能很好的解决电子产品的发热量大问题。目前热管行业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应用前景一片光明。制造热管的生产线日益完善,热管性能日益优良,其中热管内部真空度成了热管性能优良的关键。热管在密封前,需要经过工质灌注,抽真空的步骤,但由于生产成本与生产效率的制约,工质的提纯度参差不齐,管内真空度未达到最佳值,为止需要增加热管除气工艺。通过对密封的热管半成品进行加热,将内部工质液体蒸发成气态,不断上升的空气能将管内和液体内的不凝气体排挤到热管上端集气段,再将集气段剪断密封管口即可得到高纯度的真空。
现有热管除气装置,其加热单元具有两平行间隔排列设置的加热板,在两加热板间形成有间隔空间,使该热管竖立在两加热板之间。利用辐射与对流的热传导方式由两加热板对热管传导热量进行加热。然而,热管除气装置需要人工装卸料,而且上端点焊装置对热管密封质量难以保证,不便于市场上大面积的普及与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可靠的全自动热管除气封口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全自动热管除气封口装置,包括与控制系统连接的进料机构、传送机构、模压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集料斗、进料臂,所述进料臂对应设置于集料斗的下端;所述传送机构包括旋转臂、旋转气缸、带加热棒气爪,所述旋转气缸设置于旋转臂的下端,所述旋转臂的下端置于进料臂的一侧,所述带加热棒气爪设置于旋转臂的中部;所述模压机构包括夹紧气爪、热电偶、剪断刀、剪断气缸、压扁气缸、压扁模具,所述夹紧气爪设置于旋转臂的上端,所述热电偶、剪断气缸、压扁气缸依次设置于夹紧气爪的上方,所述剪断刀设置于剪断气缸活塞杆的端部。
所述压扁模具包括一个压扁凸模和一个与其相配的压扁凹模。
所述进料臂的前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为圆形或者倒三角形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全自动的热管除气封口装置,只需将热管半成品放入设备集料斗,即可自动完成热管除气工艺,同时设备具有热电偶检测器件,工作时检测每根热管的传热性能,自主判定热管是否漏气或者真空度不足,进一步提升了热管生产工艺的自动化程度,保障了热管的传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全自动的热管除气封口装置,自动送料、装夹、加热、剪断密封,生产过程全自动一体化,大大减轻工人负担;工作同时测定热管性能,提前判定热管的传热效率,大大减少热管成品的报废率;能很好了衔接热管生产中抽真空、点焊密封两道工艺,保障热管自动化生产的连续性。
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简便易行,具有积极的技术效果与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热管除气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及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为进料机构与传送机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进料机构与模压机构示意图;
图5为热管半成品8封口示意图。
图中:集料斗1,进料臂2、旋转臂3、旋转气缸4、带加热棒气爪5、夹紧气爪6、热电偶7、热管半成品8、剪断刀9、剪断气缸10、压扁气缸11、压扁模具12、压扁凸模12-1、压扁凹模12-2、除气热量13、散发热量14、已封口热管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对于未特别注明的工艺参数,可参照常规技术进行。
实施例
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全自动热管除气封口装置,包括与控制系统连接的进料机构、传送机构、模压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集料斗1、进料臂2,所述进料臂2对应设置与集料斗1的下端;
所述传送机构包括旋转臂3、旋转气缸4、带加热棒气爪5,所述旋转气缸4设置于旋转臂3的下端,所述旋转臂3的下端置于进料臂2的一侧,所述带加热棒气爪5设置于旋转臂3的中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556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U形夹预锻装置的底板
- 下一篇:砂烘干储存系统及干混砂浆搅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