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可编程控制器和触摸屏的隧道照明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55606.6 | 申请日: | 2012-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74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陈龙宪;高媛;赵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林兵 |
地址: | 71006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可编程控制器 触摸屏 隧道 照明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照明控制器,特别是一种基于可编程序控制器和触摸屏的隧道照明控制器。
背景技术
目前,长隧道的照明分为入口段、过渡段、基本段和出口段,每个区域段的灯具按照功能的不同分为应急灯、全日灯和加强灯,不同区域段内对亮度的要求各不同,一般情况下隧道照明系统将所有灯具分为六至八个回路来单独进行控制。传统的隧道照明控制器采用微处理芯片,比如单片机、ARM、DSP等处理芯片对各个回路进行控制,微处理芯片具有灵活性强、价格低廉并且可采用计算机高级语言进行编程以实现相应的功能。然而,高速公路隧道一般都在1至2公里,特长隧道长达十几公里,隧道内的灯具数量也从数百盏到数千盏不等,加上隧道内排放的各种汽车尾气以及震动等干扰因素,导致隧道内环境条件极其恶劣,传统微处理器的驱动负载能力以及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不能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基于微处理芯片的隧道照明控制器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可编程序控制器和触摸屏控制终端的隧道照明控制器,该控制器采用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以及驱动负载能力强的可编程控制器,能够有效提高隧道照明系统的驱动负载能力,且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基于可编程控制器和触摸屏的隧道照明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位计算机、可编程控制器、触摸屏、光控开关和电源,其中,上位计算机、触摸屏和光控开关分别连接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入端,上位计算机与触摸屏相连接,可编程控制器和触摸屏分别连接电源。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如下其他技术特征:
所述上位计算机通过RS—232C连接可编程控制器。
所述上位计算机通过USB线连接触摸屏。
所述触摸屏通过RS—232C连接可编程控制器。
所述可编程控制器采用OMRON公司的CS1G—CPU42H。
所述触摸屏采用OMRON公司的NS12系列触摸屏。
所述光控开关采用AS-10A全自动光控开关。
所述电源采用24V直流电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可编程控制器采用OMRON公司的CS1G—CPU42H,CUP速度为38K步m/s(基本指令),程序容量为10K步,输入输出点数为960点,定时器/计时器为4096/4096个,数据存储区容量为32KW(DM32KW,EM无)。具有灵活、通用,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简单、使用方便,接线简单,功能强的特点,通过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实现控制功能,如果控制功能需要改变的话,只需要修改程序以及改动极少量的接线即可。
2、采用OMRON的NS12系列触摸屏作为控制终端与CS1G系列可编程控制器配合使用。触摸屏是一种采用触摸方式进行人机交互的人机界面,NS12系列触摸屏清晰度好,色彩丰富,可显示256种颜色,图像数据可达32000色,分辨率800×600点,寿命可达100万次,有两个RS-232C端口。一个NS系列产品能通过串行网络、以太网或Controller Link网络连接到多个可编程控制器。具有操作简便、界面友好、信息丰富、安全可靠和扩充性良好的特点。
3、在自动调光控制方式中采用光控开关作为光亮度检测器,根据实际检测到的隧道外亮度值以及隧道内亮度值,直接控制隧道内的照明回路,以满足驾驶员适应洞内外亮度差的需求。
4、采用了3种照明控制方式,手动控制、定时控制以及自动调光控制,定时控制和自动调光控制可以满足正常情况下(无突发事件)的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可以满足有突发事件(比如对隧道内灯具进行维护、发生车祸等)情况下的照明要求。实现了已自动控制为主,手动控制为辅的控制要求。
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可编程控制器的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驱动负载能力强的特点,以及触摸式可编程终端的安全可靠、界面友好和操作简便的特点。有效地克服了隧道内环境条件极其恶劣以及震动大的不利因素,实现了对隧道内灯光的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最终把舒适的视觉信息传递给驾驶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可编程控制器输入的接线示意图。
图3为可编程控制器输出的接线示意图。
图4为主程序控制流程图。
图5为手动控制流程图。
图6为定时控制流程图。
图7为自动调光控制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556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机定子线圈的散热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大功率电机的定子双套绕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