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压支架试验台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54171.3 | 申请日: | 2012-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29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周连佺;周连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连富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G01M13/00;G01M3/00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37207 | 代理人: | 姚德昌 |
地址: | 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支架 试验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试验台,尤其是设计一种液压支架试验台。
背景技术
目前各支架修理厂及支架用阀生产厂使用的检测设备存在诸多缺点:液压系统没有按相关标准中规定的回路综合,试验项目与标准不符,无法判断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只能对整架或部分阀的部分功能和性能进行检测;试验过程全部由试验员操作、控制,无法监督,随意性大,不能保证所有项目做了试验;保压时间无法保证,试验数据手工抄录,可信度差,试验数据不利于管理;试验压力大部分由机械表显示,由于压力量程大,压差和压降分辨率低;试验报表不规范,不符合标准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支架试验台,本实用新型具有满足对液压支架的检测要求;试验系统按标准中的试验回路综合,达到标准要求的试验条件;试验项目及过程严格按标准中出厂试验要求进行;试验过程中,需手动对被试液压支架进行充液卸压等操作,数据的采集、显示由计算机完成;可以通过加载框架控制系统对加载框架进行升降、插拔等控制;加载框架的升降过程可以用PLC编程控制,实现调整的自动化;试验数据由高精度的传感器测量,检测精度达到标准要求;试验报表按标准要求设计;试验数据可存贮,便于以后的管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液压支架试验台,包括油箱,与油箱连通有液压泵站,所述液压泵站输出端经第一单向阀连通第一换向阀,所述换向阀的输出端分别连通增压缸输入端,增压缸的输出端分别经第二、第三单向阀连通测试管路,所述的测试管路包括并联的连接单元,所述的连接单元包括第一截止阀,第一截止阀另一端连接有连接接口和第二截止阀、压力表、压力传感器,第二截止阀的另一端连通油箱;还包括有控制管路,所述的控制管路包括并行连接的控制回路单元,所述的控制回路单元包括电磁换向阀,电磁换向阀的两输出端连通节流阀,节流阀的另一端与油缸连通,所述的油缸包括升降油缸、插拔油缸、调架油缸、抬底油缸;所述控制管路的两端口分别与第一换向阀的两端口连通;还包括有大流量液压泵,液压泵的输出端连通试验管路。
进一步的,上述的液压支架试验台,所述的液压泵站的输出端连通有溢流阀;所述的液压泵站的输出端顺次连通有电磁阀、比例溢流阀;所述的控制管路还包括有与控制回路单元并联的备用扩展单元,其包括与回路连通的换向阀。
本实用新型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如下:
本液压支架综合试验台测控系统由液压泵站、小流量低压乳化液泵站、大流量高压乳化液泵站、超高压增压装置及试验回路等组成,可实现以下功能:
(1) 对液压支架试验台的移动梁升降和移动梁插拔销控制;对四个调架油缸控制,对被试液压支架的立柱、各千斤顶按试验要求控制。
(2) 对液压支架试验按“MT312-2000液压支架通用技术条件”中出厂试验进行检验。
对液压支架试验时,由大流量压力源对立柱初撑,由增压装置对其内加载到工作阻力。可进行如下试验:密封性能、支护性能、强度要求等。支架整架出厂时,能够检测的项目包括:
1)外观质量:主要是针对支架的零部件、管路系统、表面涂漆、外露焊缝、铸件外观、锻件外观、外露镀铬层、支架最小高度最大高度的高度偏差支架、最小宽度最大宽度的宽度偏差等提出的要求,详见MT312-2000第4.2.1条。
2)操作性能:主要是针对操作系统的方便性、各运动部件准确性和灵活性提出的要求,详见MT312-2000第4.2.2条。
3)密封性能 主要是针对立柱、多种千斤顶、液压元件等提出的密封要求,详见MT312-2000第4.2.3条。
4)支护性能 主要是针对支架初支撑力、工作压力、前梁千斤顶和平衡千斤顶工作腔压力等提出的要求,详见MT312-2000第4.2.4条。
5)适应性能 主要是针对移架机构、顶梁摆动、底座对底板比压等提出的要求,详见MT312-2000第4.2.5条。
6)强度要求:主要是针对主体结构件、顶梁侧护板、平衡千斤顶及其连接结构件 、前梁、护帮板、伸缩梁、支架推移机构、立柱连接件、底座底调机构等提出的要求,包括加垫块的偏载、扭转试验和水平加载试验。详见MT312-2000第4.2.6条。
7)耐久性能:主要是针对经过(内加载方式)循环加载试验后支架许可的焊缝裂纹、残余变形、扭翘变形、各部件变形等提出的要求,详见MT312-2000第4.2.7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连富,未经周连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541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矿井温、湿度监测系统
- 下一篇:汽车怠速起停系统及复合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