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多车型检测的检具工装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52577.8 | 申请日: | 2012-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8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姜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远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0 | 分类号: | G01B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宁波市慈***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车型 检测 工装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检测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多车型检测的工装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乘用车市场的不断成熟,乘用车潜在用户对汽车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强,一个车型大批量生产来供给市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土地价值逐步升高,为开发新车型重新建厂将大幅增加汽车制造商的生产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也不断增加,要求汽车制造商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人力资源来实现最大价值。
现有的汽车焊装生产线已经可以满足多种车型共线生产,但是当汽车白车身各部分组件生产完成后,需要由专用的焊装总成检具来检测其尺寸精度和匹配性;所以实际生产中,通常需要制造多个不同的大型检具来对应检测不同车型的白车身,而且每套检具的占地面积都非常大,不仅增大了设备的一次性投入,同时也浪费了工厂空间,不利于生产线的优化布置和用户管理。
具体而言,现有的白车身检测方案主要有如下三种:
其一、针对不同白车身对应制造不同的检具,各个检具均靠近生产线放置;该技术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不仅占据大量的工厂空间,而且不利于焊装车间的工艺布置。
其二、将不同车型白车身的检具共用于一个平台,检测型块(即检具组件)设计为可拆卸结构;该技术方案虽然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但由于在车型切换或检测型块存放的过程中难免产生磕碰,致使检测型块因磨损而影响工件精度,大大降低了检具的可靠性,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其三、将不同车型白车身的检具共用于一个平台,不同车身对应制造不同的侧围基准板(即Base板),检测时采用滑轨移位的方式,将各块Base板拼合后再安放检具;该技术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在车型切换时,检具结构复杂且庞大,无形中增大了加工、安装难度,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如何设计一种适用于多车型共线生产时的总成检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多车型检测的检具工装平台,解决了采用现有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检具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工件精度差、工作效率低的技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适用于多车型检测的检具工装平台,包括底座,底座上安装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其中:
第一导轨上滑动配合有用于安装两个车型共用检测型块的第一侧向基准板;
第二导轨上滑动配合有转台,转台上固定有第二侧向基准板,该第二侧向基准板带有用于安装第一车型检测型块的正面,以及用于安装第二车型检测型块的反面。
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相互平行;以确保第一侧向基准板上的检测型块能够和第二侧向基准板上的检测型块配合使用。
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第一侧向基准板和第二侧向基准板的顶端持平,且顶端各自连接有扶手;以确保检测人员的操作安全。
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各有两个;即采用线性导轨组的结构形式,更有利于第一侧向基准板或转台的滑动。
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转台包括上板、下板、连接于上板和下板之间的转轴,其中下板与第二导轨滑动配合,上板连接有第二侧向基准板;转台可以旋转360℃,通过转台来实现切换不同车型的检测型块的目的。
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上板带有上板定位孔,下板设有与该上板定位孔位置对应的第一定位销基座;通过第一定位销将转台的上板和下板牢固定位,以确保上板和下板同时滑动且避免转动。
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下板带有下板定位孔,底座设有与该下板定位孔位置对应的第二定位销基座;通过第二定位销基座将转台的下板牢固定在底座上。
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第二定位销基座为三个,沿第二导轨的长度方向分布;即可以控制转台的在滑轨上的滑动位置,使得转台上的检测型块可以与第一侧向基准板上的检测型块配套使用。
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底座上设有用于限定第一侧向基准板在第一导轨上滑动的第一限位块,以及用于限定转台在第二导轨上滑动的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起限位作用,以防止第一侧向基准板或转台因滑速过快从第一导轨或第二导轨上滑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远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远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525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桨距系统电动加载测试系统
- 下一篇:一种带定位标识的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