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线条形码扫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252184.7 | 申请日: | 2012-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83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昕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梁爱荣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条形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条形码扫瞄装置,特别指一种无须连接实体线路、即能将扫瞄后的信号无线传输给计算机装置的无线条形码扫瞄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超市、大型量贩店、图书馆等场所,或是物流快递业者,为了方便对多种商品进行控管,会在每一商品表面或是每一商品的包装表面,印刷有彼此相对应的一组条形码(barcode)及一组字符(如:数字字符码),做为该商品的身份识别使用,并在前述场所的营业柜台或是物流快递的货物集散处,设有至少一条形码扫瞄器,如图5所示,传统条形码扫瞄器4包含一壳体41、一设于该壳体41中的光学扫瞄模块42(包含发光元件和感测元件)、以及一设于该壳体41中且电性连接于该光学扫瞄模块42的光电转换电路模块43;该壳体41的一端设有一导线44,该导线44的一端电性连接至内部的光电转换电路模块43(如:电路板),而该导线44的另端电性连接至一计算机装置5,又在该壳体41的另端表面设有一对应设置于该光学扫瞄模块42的透光部45,还在该导线44与该透光部45之间的壳体41表面,设有一电性连接于该光电转换电路模块43的开关模块46。
所以当该光学扫瞄模块42发出光源,经该透光部45投射于该组条形码(图未示)后,形成的反射光会再被该光学扫瞄模块42接收,而该光电转换电路模块43即依据反射光的强弱,转换成相对应的信号并经过译码,再经由该导线44传输至该计算机装置5,形成相对应的数字字符或是文字字符,以便于人员读取该商品的详细资料(如:生产国、制造商、商品名称、制造日期、类别、进出货日期、价钱),以利于进行控管。
然而上述传统条形码扫瞄器4受限于该导线44的长度,使该条形码扫瞄器4须设置在该计算机装置5的附近,所以在进行扫瞄时,须先将该商品移至该条形码扫瞄器4处,使该商品的条形码贴近该条形码扫瞄器4的透光部45,待扫瞄确认后再将该商品放置回原处,如此在每次扫瞄时,容易造成人员的负担,且该计算机装置5体积大且重量重,亦不方便随身携带,若该条形码扫瞄器4的导线44长度太长,亦会有整线收纳的问题(如:导线产生纠结缠绕的情形),若当条形码扫瞄器4故障时,亦须连同计算机装置5一并送修,是以在使用上均不方便。
有鉴于此,本创作人乃潜心研思、设计组制,期能提供一种具有方便快速拆卸、组装及替换的功效,且具有方便携带的功效的无线条形码扫瞄装置,以利于用户自行检修处理,亦利于进行条形码扫瞄作业,而不需要整线收纳,以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为本实用新型所欲研创的实用新型动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方便快速拆卸、组装及替换的功效,且具有方便携带的功效的无线条形码扫瞄装置,以利于用户自行检修处理,亦利于进行条形码扫瞄作业,而不需要整线收纳,用以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无线条形码扫瞄装置,包括有一条形码扫瞄器以及一无线信号传输器;该条形码扫瞄器设有一第一连接部,且该第一连接部电性连接至一设于该条形码扫瞄器内部的光电转换电路模块;该无线信号传输器具有一可分离地电性连接于该第一连接部的第二连接部、以及一可无线传输信号的传输部,该传输部电性连接于该第二连接部,且该第二连接部与该第一连接部连接而完成配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方便快速拆卸、组装及替换的功效,以利于使用者自行检修处理,又具有方便携带的功效,以利于进行条形码扫瞄作业,亦不需要整线收纳,均能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线条形码扫瞄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无线条形码扫瞄装置的全剖视图。
图3为图2的无线信号传输器与该条形码扫瞄器分离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无线条形码扫瞄装置与一计算机装置之间,用以无线信号传输的简单示意图。
图5为传统条形码扫瞄器与一计算机装置之间,用以有线信号传输的简单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条形码扫瞄器 4 传统条形码扫瞄器
11 壳体 41 壳体
12 光学扫瞄模块 42 光学扫瞄模块
13 光电转换电路模块 43 光电转换电路模块
14 第一连接部 44 导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昕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昕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521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