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有效利用液体的盛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51968.8 | 申请日: | 201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2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贺杨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28 | 分类号: | B65D88/28;B65D25/3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5 | 代理人: | 林才桂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效 利用 液体 盛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用液体盛放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有效利用液体的盛放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用液体大多是以桶状容器存放,使用过程中一般采用泵加管吸取的方式,但目前行业所用盛放容器都是平底,若盛放液体比较粘稠则容易黏附在桶壁以及桶底,导致会有一定数量的液体不能有效利用,造成极大浪费。生产过程中为了减少浪费,一般到液体快要泵完时将盛放容器倾斜,使液体集中在容器底部某一角落,最大限度泵出液体,但这样操作不方便,且还是无法避免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利用液体的盛放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有效利用液体的盛放装置,包括桶底、位于桶底上方的桶盖、以及连接于桶底与桶盖之间的环形的桶壁,并由所述桶底、桶盖及桶壁合围形成盛放液体的盛放空间,所述桶盖上设有开口,所述桶底的最底端位置设有凹坑,所述桶底自与桶壁相连处朝向凹坑逐渐向下倾斜延伸。
所述桶底为不对称倒锥形结构,所述凹坑靠近桶壁设置。
所述桶盖的开口与桶底的凹坑呈垂直相对设置。
所述凹坑呈柱状。
所述桶壁呈圆筒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利用液体的盛放装置中,通过在桶底的最底端位置设置凹坑,可使盛放装置内的残留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最终汇集到桶底的凹坑内,以减少桶底液体的黏附量,实现工业使用中液体的有效利用,使用时无需对盛放装置进行倾斜处理,使用方便且可提高生产效率。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应当可由此得到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利用液体的盛放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可有效利用液体的盛放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利用液体的盛放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
该可有效利用液体的盛放装置,包括桶底10、位于桶底10上方的桶盖20、以及连接于桶底10与桶盖20之间的环形的桶壁30,并由所述桶底10、桶盖20及桶壁30合围形成盛放液体的盛放空间40,所述桶盖20上设有开口21,以供外部与泵相连的管插入所述盛放空间40内来抽取液体,所述桶底10的最底端位置设有凹坑11,所述桶底10自与桶壁30相连处12朝向凹坑11逐渐向下倾斜延伸。当采用泵及管来抽取液体时,该盛放装置的盛放空间40内的残留液体会在重力作用下最终汇集到桶底10的凹坑11内,这样可以从桶盖20的开口21处采用吸取的方式将盛放空间40内残留液体差不多全部吸取出,达到有效利用盛放空间40内液体的目的。
所述凹坑11的位置可根据实际使用要求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桶底10为不对称倒锥形结构,所述凹坑11靠近桶壁30设置。所述凹坑11呈柱状,所述桶壁30呈圆筒状。
所述桶底10的凹坑11与桶盖20的开口21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设计为垂直相对,以满足多种吸取液体方式。优选地,所述桶盖20的开口21与桶底10的凹坑11呈垂直相对设置。
上述可有效利用液体的盛放装置中,通过在桶底的最底端位置设置凹坑,可使盛放装置内的残留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最终汇集到桶底的凹坑内,以减少桶底液体的黏附量,实现工业使用中液体的有效利用,使用时无需对盛放装置进行倾斜处理,使用方便且可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后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519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