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伏逆变器及使用该光伏逆变器的逆变器并柜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250277.6 | 申请日: | 2012-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3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 发明(设计)人: | 陶高周;张国旗;牛孝先;魏庆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M7/44 | 分类号: | H02M7/44;H05K7/20;H02B1/20 |
| 代理公司: |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 代理人: | 胡敏 |
| 地址: | 230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逆变器 使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逆变器,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光伏逆变器及使用该光伏逆变器的逆变器并柜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和风能并网发电技术作为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速,应用较为广泛。
在太阳能并网发电中,光伏逆变器负责将来自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并网发电。由于光伏电站所处的环境相对恶劣,光伏电站工作人员维护成本较高,这就要求要用尽量少的人力成本对光伏逆变器进行维护;从发电量的角度考虑,希望光伏逆变器在出现故障时能够方便快速的对损坏器件进行更换;从对安装空间需求的角度考虑,希望逆变器柜的整体尺寸尽量小,所占用的空间越小越好。结合以上要求,如何设计一款易维护、易维修和体积小的大功率光伏逆变器成为本领域设计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光伏逆变器及使用该光伏逆变器的逆变器并柜装置,将逆变器内的元器件按照其功能不同将其模块化,实现元器件的层次安装,并便于维护。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所述逆变器柜体内设置有直流输入模块、滤波模块、逆变模块和交流输出模块,所述滤波模块包括直流滤波模块、电抗器模块和交流滤波模块;直流滤波模块和直流输入模块前后并排放置,逆变模块设置于直流滤波模块和直流输入模块之上,电抗器模块和逆变模块并排设置,交流滤波模块位于电抗器模块之下,交流输出模块设置于交流滤波模块之下。
所述直流输入模块包括熔丝模块和空开模块,所述熔丝模块通过铜排和空开模块相连,熔丝模块位于空开模块之下。
所述直流滤波模块和空开模块通过铜排相连,直流滤波模块通过电缆连接到逆变模块的输入端,逆变模块的输出端通过插拔端子和电抗器模块相连,电抗器模块通过线缆和交流滤波模块相连,交流滤波模块通过铜排和交流输出模块相连。
所述电抗器模块按三相交流电分为三个子模块,三个子模块依次竖直叠放。
所述电抗器模块中最上层的子模块上设置有风扇模块,为整个电抗器模块散热。
所述逆变模块包括电容阵列、压合母排、开关管模块、散热模块和控制模块;电容阵列和压合母排连接,压合母排和开关管模块相连,散热模块和控制模块分别与开关管模块相连,压合母排和直流滤波模块通过电缆相连,开关管模块通过插拔端子和电抗器模块相连。
所述电容阵列位于压合母排之下,压合母排搭接在开关管模块上。
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散热器和风机,散热器和电容阵列并排设置,风机和散热器相连,开关管模块固定在散热器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交流输出模块为交流接触器模块,交流接触器模块通过线缆连接到输出柜的输入铜排上,用于实现逆变器和输出柜的连接。
一种使用所述的光伏逆变器的逆变器并柜装置,包括输出柜和多台所述的光伏逆变器,每台光伏逆变器的交流输出模块分别通过连接线缆连接到输出柜的输入铜排上。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根据元器件的功能将其模块化,并将各模块按电流流向顺序排放,使各模块之间连接路径最短,节省了铜排和线缆的用量,整机结构紧凑、体积小;可以对逆变器中的所有元器件进行前维护,不需要再从机柜后面对器件维护,从而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内安装本实用新型的逆变器;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从机柜的四面进行装配,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逆变器并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逆变器柜体内设置有直流输入模块1、滤波模块2、逆变模块3和交流输出模块4;本实施例的直流输入模块1包括熔丝模块11和空开模块12,所述熔丝模块11通过铜排和空开模块12相连,熔丝模块11位于空开模块12之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502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恒力压板式夹紧装置
- 下一篇:轮毂二代轴承自动校正定位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