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向流外贴片式滴灌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9970.1 | 申请日: | 201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67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白丹;党志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丹 |
主分类号: | B05B1/34 | 分类号: | B05B1/34;B05B1/26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张瑞琪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流外贴片式 滴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灌溉中的滴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流外贴片式滴灌管。
背景技术
滴灌是一种先进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贴片式滴灌管是一种集片状滴头和滴灌毛管为一体的滴灌设备,广泛用于各种农作物的灌溉。公开号为CN2525790、CN200953777和CN101234369的贴片式滴灌管的片状滴头均采用迷宫式流道,贴片式滴头粘附在滴灌毛管内壁上,贴片式滴头由多组紊流迷宫式流道单元组成。这类滴灌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滴头迷宫式流道长度较大,一方面增加了流道的制造成本;同时的制造精度也不易控制;2、贴片式滴头粘附在滴灌毛管内壁上,影响滴灌毛管的过水能力;生产工艺也较为复杂。3、由于其紊流迷宫式流道过水断面很细,流道也容易堵塞。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向流外贴片式滴灌管,构造简单,出流量稳定,抗堵性能强,生产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向流外贴片式滴灌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滴灌毛管和安装在滴灌毛管上的多个双向流贴片式滴头,各双向流贴片式滴头均包括顶板、挡水外边壁、分水件、挡水件以及出水口,其中,挡水外边壁围绕顶板的外缘设置,出水口设置在挡水外边壁的后端,分水件 和挡水件固定在顶板上且位于挡水外边壁内,其中,分水件由呈八字形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一分水板和第二分水板组成,第一分水板和第二分水板之间的空隙形成过水孔,挡水件为V字形板,分水件同轴且间隔设置在挡水件的前方,分水件和挡水件的张口均朝进水方向,第一分水板、第二分水板以及挡水件三者外翼与相邻的挡水外边壁之间均留有过水通道;各双向流贴片式滴头通过其对应的挡水外边壁、分水件以及挡水件热合固定在滴灌毛管的外壁上,滴灌毛管上且与各双向流贴片式滴头对应的位置均开有进水孔,各进水孔与对应的双向流贴片式滴头的分水件与挡水外边壁之间的空间相通。
各双向流贴片式滴头的挡水外边壁、分水件、挡水件、出水口以及对应的进水孔的对称线为同一条直线。
顶板后段部分的挡水外边壁为V字形状,其与挡水件的张口方向一致。
滴灌毛管内径为8~16mm,各进水孔直径为1~1.5mm,相邻两个双向流贴片式滴头的间距为300~800mm;各双向流贴片式滴头内,分水件和挡水件的张角范围均为40°~120°,过水通道的宽度均为0.5~1.2mm,过水孔宽度为0.5~1.2mm;出水口为矩形孔口,其宽度为1~1.5mm。
本实用新型双向流外贴片式滴灌管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双向流贴片式滴头内形成的正、反两个方向水流的强烈混掺,一方面消除有压水流的多余能量,另外一方面也使双向流贴片式滴头本身具有较强的抗堵性。在双向流外贴片式滴头内,进入其内部水流的压力越大,在分水件和挡水件的作用下,正、反向两股水流混掺越强烈,消除有压水流的能量越多,抗堵性越好。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出流均匀、抗堵性强的优点。由于本实用新型流道短,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便于安装,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向流外贴片式滴灌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向流外贴片式滴头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挡水外边壁,2.顶板,3.第一分水件,4.第二分水件,5.挡水件,6.进水孔,7.滴灌毛管,8.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双向流外贴片式滴灌管,包括滴灌毛管7和多个扁平状双向流贴片式滴头。各双向流贴片式滴头均包括顶板2、挡水外边壁1、分水件、挡水件5以及出水口8,其中,挡水外边壁1围绕顶板2的外缘设置,出水口8设置在挡水外边壁1的后端,顶板2后段部分的挡水外边壁为V字形状,其与挡水件5的张口方向一致。分水件和挡水件5固定在顶板2上且位于挡水外边壁1内。分水件由呈八字形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一分水板3和第二分水板4组成,第一分水板3和第二分水板4之间的空隙形成过水孔,挡水件5为V字形板,分水件同轴且间隔设置在挡水件5的前方,分水件和挡水件5的张口均朝进水方向,第一分水板3、第二分水板4以及挡水件5三者外翼与相邻的挡水外边壁1之间均留有过水通道。各双向流贴片式滴头的挡水外边壁1、分水件、挡水件5、出水口8以及对应的进水孔6的对称线为同一条直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丹,未经白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99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