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矿岩底层的切割、掏槽、耙装的星形轮式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7748.8 | 申请日: | 201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17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徐春江;王兆申;刘燕华;赵环帅;冯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地(唐山)矿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C47/00 | 分类号: | E21C47/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桂芳 |
地址: | 0633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底层 切割 掏槽 星形 轮式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露天矿山围岩底层进行切割、掏槽、耙装的机构,属于采矿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煤矿、铁矿和有色金属矿露天采矿场普遍采用间断开采工艺,首先对围岩或矿体进行穿孔爆破,然后采用挖掘机、电铲等设备对松动的物料进行铲装,汽车方式运输。对于矿岩底层由于爆破后未达到,一般仍进行后续的清理作业。即降低工作效率、又增加成本,严重制约矿山产能的扩大。因此研究高产高效的开采设备是我国露天矿山高效大规模开发的必然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矿岩底层的切割、掏槽、耙装的星形轮式机构,该机构能够在矿岩底层形成新的自由面,使矿岩自动塌落,然后进行耙装,可大大提高铲装效率,减少后续的清理作业。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矿岩底层的切割、掏槽、耙装的星形轮式机构,它包括切割部分和铲斗,切割部分位于铲斗之上,切割部分由旋转轮、切割臂和截齿组成,旋转轮垂直固定在铲斗上,切割臂为多个,环绕旋转轮圆周水平均匀间隔安装,切割臂的一端与旋转轮的圆周边缘固定连接,切割臂的轴线位于旋转轮直径的延长线上,截齿为多个,截齿沿着切割臂长度方向排列安装,截齿安装在切割臂转动方向的一侧及切割臂的顶端,旋转轮与驱动机构相连接。
上述用于矿岩底层的切割、掏槽、耙装的星形轮式机构,所述旋转轮为两个,分别左右对称放置,两个旋转轮旋转的方向均向着两个旋转轮之间的中心轴线。
上述用于矿岩底层的切割、掏槽、耙装的星形轮式机构,所述切割部分和铲斗与可以调整给进和左右摆动幅度的调节机构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切割部分的两个旋转轮相对转动,安装在旋转轮的切割臂上的截齿对爆破后矿岩底部进行快速切割、掏槽,使矿岩自动塌落,然后耙装的铲斗中,大大提高铲装的效率,还可以减少后续的清理作业,节约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切割部分的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如下:铲斗1、调节机构2、切割臂3、旋转轮4、截齿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切割部分和铲斗1,切割部分位于铲斗1之上。
图中显示,切割部分由切割臂3、旋转轮4、截齿5组成。旋转轮4水平固定在铲斗1上,图中显示的实施例的旋转轮4为两个,平行固定在铲斗1上,左右对称放置,两个旋转轮4旋转的方向均向着两个旋转轮4之间的中心轴线。旋转轮4与驱动机构相连接。
图中显示,切割臂3为多个,环绕旋转轮4圆周水平均匀间隔安装,安装时切割臂3的一端与旋转轮4的圆周边缘固定连接,切割臂3的轴线位于旋转轮4直径的延长线上,切割臂3与旋转轮4形成环形切割机构。
图中显示,截齿5为多个,截齿5沿着切割臂3长度方向排列安装,安装在切割臂3的顶端和一侧,该侧为切割臂3进行切割的转动方向。
图中显示,切割部分和铲斗1与调节机构2相连接,调节机构2可伸缩进给,并可左右摆动以增加截割宽度,以适应纵、横工作面布置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利用煤岩爆破后易塌落机理,在设备底部采用切割、掏槽、耙装星形轮式机构对矿岩底层掏槽,依靠两个旋转轮4的旋转,带动切割臂3的转动,从而利用其上的截齿5达到对底部岩矿掏槽目的,塌落的矿岩物料落入铲斗1中,依靠输送机构输送出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地(唐山)矿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地(唐山)矿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77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外墙涂装悬挂装置
- 下一篇:塑料管半自动收卷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