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救生设施的自动气幕喷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5487.6 | 申请日: | 2012-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87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田敬秋;王亚智;贺玉德;刘同旭;贺尧;高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张雪梅 |
地址: | 1013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救生 设施 动气 喷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用救生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救生设施的自动气幕喷淋系统。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对于煤矿井下安全作业具有重要作用。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为遇险人员的生命安全增加了更有力的保障,可以说它就是一个生命工程。包括矿用救生舱和避难硐室的避难设施是我国的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采用的主要手段。矿井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救生舱和避难硐室可以立刻为矿工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例如,救生舱这种具有特殊功能装置的设备,一般为密闭性的舱体结构,有一定容积,具有良好的强度、刚性、隔热性、保温性、防水性和耐压性等,通常采用钢合金等坚固材料制成。救生舱内配置饮用水、食物及空气,在遇险人员无法撤离危险区域时可以迅速躲进救生舱。救生舱不需要外部能源供给,提供一定时间的生命和生存保障,对于挽救井下幸存人员的生命具有重大意义。据悉,在外界已经无法提供生存条件下,目前我国自主设计的救生舱可提供96小时的生存保障。因此,矿用救生舱和避难硐室在矿难频发的今天为井下工作的矿工提供了一道生命保障线。
但是,当避难人员进入救生设施的过渡室时往往会带入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进入救生设施的这些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一方面加重了救生设施内气体洗涤系统的净化负担,另一方面有可能使气体洗涤系统的吸附剂中毒甚至导致气体洗涤系统失去作用。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将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隔离在救生设施之外的净化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例如中国专利CN201915997U、CN201902229U和CN201740157U在救生设施的入口处提供了一种空气幕系统,该空气幕系统能够有效减少避难人员进入救生设施时带入的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但是,上述空气幕系统仍然存在如下缺陷:气体仅靠压强差自然流出,流速慢,冲力小,对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的去除不够彻底,仍然有一部分有害气体和粉尘将进入救生设施的生存空间,救生设施的生存空间内的环境质量受到二次污染,威胁避险人员的生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救生设施的自动气幕喷淋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救生设施的自动气幕喷淋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气刀、气体喷淋装置、控制装置、压缩空气源和排气装置;所述气刀设置于过渡室门的上端或两侧,且所述气刀的喷气口被设置为沿平行于过渡室门的方向喷气,所述气体喷淋装置设置于过渡室的顶部,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于过渡室门上,所述排气装置设置于过渡室的底部;所述气刀和所述气体喷淋装置通过管路与所述压缩空气源连接;响应于过渡室门的打开,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气刀和所述气体喷淋装置同时启动;响应于过渡室门的关闭,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气刀关闭;通过所述控制装置能够单独控制所述气体喷淋装置的开启和关闭。
优选地,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设置于过渡室底部的粉尘收集装置。
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为不需要电驱动的机械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所述系统采用不需要电驱动的机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气刀和所述气体喷淋装置的启动和关闭,因此在断电情况下,所述系统仍然能够使用;
(2)所述系统采用机械驱动和气驱动,不需要电驱动,启动和关闭所述气刀和所述气体喷淋装置时不会产生电火花,因此更加安全可靠,适合煤矿井下使用;
(3)所述系统采用压缩空气源,所述气刀和所述气体喷淋装置喷出的气体流速快,冲力大,对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的去除彻底,对空气的净化效果好;
(4)所述系统的排气装置能够及时将过渡室内的气体排出,并使过渡室内保持100-500Pa的正值气压,因此更适合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的去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和实施例2提供的用于救生设施的自动气幕喷淋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用于救生设施的自动气幕喷淋系统在过渡室门口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用于救生设施的自动气幕喷淋系统在过渡室门口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电气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54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