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压式电子止血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5348.3 | 申请日: | 2012-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370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杜振杰;田丰;张武荣;孙秋明;李钒;谢新武;刘长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涿州华诺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132 | 分类号: | A61B17/13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杨红 |
地址: | 30016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压式 电子 止血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止血带,尤其涉及一种医院平战时四肢创伤急救的旋压式电子止血带。
背景技术
目前,平战时抢救伤员的止血带,一般采用一根普通的橡胶管进行止血。由于橡胶管与皮肤的接触面较窄,使用时对患者的刺激性大,捆绑不当时容易绷开;还有一种按扣式或卡扣式止血带。经过改进的止血带,虽然克服了接触面较窄的不足,但是其零部件多,结构不合理,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按扣失灵或卡扣松动等故障,同时也不能一人单手操作,尤其寒冷地区穿着厚棉衣的伤员急救止血,止血压力较小,不能一人单手操作。使用过程中,发现止血时间无法控制,易造成止血时间不足或卡时过长导致肌肉坏死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医院平战时临床场合止血使用,特别是在四肢大动脉出血等急救场合使用的旋压式电子止血带,可以控制止血时间。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旋压式电子止血带,包括旋压装置、止血带和摩擦带扣,所述旋压装置由旋棒、施力带和旋棒固定夹构成,所述旋棒中部沿轴向设有穿带槽,所述旋棒固定夹上设有穿带横槽,所述止血带一端为自由端,其另一端与旋棒固定夹固定连接,所述施力带一端与止血带自由端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旋棒固定夹的穿带横槽和旋棒上的穿带槽与摩擦带扣固定连接,所述旋棒置于旋棒固定夹平面上的C形卡槽中,所述旋棒上设有计时显示屏。
所述止血带采用单面尼龙搭扣。
所述旋棒由两端的圆棒形和圆棒形之间的长方体构成整体旋棒,所述计时显示屏镶嵌于长方体上表面。
所述旋棒两端的圆棒形上设有若干个平行的圆环或花纹。
有益效果:适用于医院平战时临床场合止血使用,特别是在四肢大动脉出血等急救场合使用。可以控制止血时间,避免成止血时间不足或止血时间过长,导致肌肉坏死等事故的发生。具有快速止血、节省时间,提高救治效率的特点;能适度掌握止血所需压力,止血效果安全可靠;一人单手可实施止血操作,战时可缓解救护人力的不足。
附图说明
图1是旋压式电子止血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旋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旋棒固定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摩擦带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旋压装置,1-1旋棒,1-2施力带,1-3旋棒固定夹,2止血带,3摩擦带扣,4穿带横槽,5穿带槽,6计时显示屏,7C形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旋压式电子止血带,包括旋压装置1、止血带2和摩擦带扣3,所述旋压装置由旋棒1-1、施力带1-2和旋棒固定夹1-3构成,所述旋棒中部沿轴向设有穿带槽5,所述旋棒固定夹上设有穿带横槽4,所述止血带一端为自由端,其另一端与旋棒固定夹固定连接,所述旋棒一端与止血带自由端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旋棒固定夹的穿带横槽和旋棒上的穿带槽与摩擦带扣固定连接,所述旋棒置于旋棒固定夹平面上的C形卡槽7中,所述旋棒上设有计时显示屏6。所述止血带采用单面尼龙搭扣。所述旋棒由两端的圆棒形和圆棒形之间的长方体构成整体旋棒,所述计时显示屏镶嵌于长方体上表面,计时显示屏采用市场常用购置的商品。所述旋棒两端的圆棒形上设有若干个平行的圆环或花纹,以增加摩擦力,利于旋转时用力。
工作过程
1将止血带套在伤员身上需要处理的部位,旋转旋棒直到止血带达到合适力度的位置;
2将旋棒插入旋棒固定夹平面上的C形卡槽7中,同时立即长按计时显示屏的启动按钮两秒钟,启动电子止血带计时,听到“滴滴”两声后(同时工作指示灯闪烁两次),液晶屏上显示‘000’,液晶上显示计时时间为2秒钟后,表示成功启动了止血带,计时开始;
3液晶屏上会一直显示计时时间,当计时时间达到40分钟后,声音报警和红色指示灯报警同时启动,提示松开一次止血带的时间到了,医护人员应及时帮伤员处理;
4长按启动按钮2秒钟,即可结束本次40分钟的计时,液晶屏上显示‘OFF’;
5按照上面4步操作可以再次启动新的一次止血操作。
主要技术参数
1LCD显示:段码全显为18:88;显示为小时和分钟;
2工作模式:正常模式、报警模式、睡眠模式、停机模式.
操作方法:
1单手操作(上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涿州华诺救生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涿州华诺救生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53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