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4652.6 | 申请日: | 201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0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智远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58 | 分类号: | F16D65/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制动 间隙 自动 调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制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制器,属于汽车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制动系统的可靠性是汽车安全行驶的关键要素。当前的重型商用车及大型客车一般使用包括气功推杆、调整臂、制动器(主要组成元件包括凸轮轴、凸轮、制动蹄组件、制动鼓)的气制动装置。由于行驶过程中需要频繁制动,会使制动器发热,制动鼓、装有制动衬片的制动蹄组件等膨胀会使制动间隙变小;而长期使用会因制动衬片磨损又会造成制动间隙变大。如果不及时调整,会导致点刹、拖刹、制动鼓失圆、制动鼓龟裂等现象,给行车造成不安全隐患。而且现有的制动器的自调机构一般为锻造而成,制造工艺复杂,调节困难,且重量较大,钢材需用量较大,制造和使用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制器,以气压为动力、具备自动调整制动间隙的功能,减少行车过程中的不安全隐患,减少汽车制动间隙手动调整的次数,提高了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制器,包括壳体,壳体的横向孔内设置有单向离合器,单向离合器包括斜导向块、扭簧、螺旋蜗杆和钢丝挡圈;所述斜导向块和螺旋蜗杆通过钢丝挡圈配合连接,斜导向块和螺旋蜗杆的连接处内孔里设置有扭簧;所述螺旋蜗杆的内螺纹孔内设置有推杆,推杆与螺旋蜗杆螺纹配合,推杆的端部卡有弹性卡圈;所述螺旋蜗杆的一端连接有内齿轮,内齿轮通过花键与螺旋蜗杆间隙配合,内齿轮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压簧,内齿轮的外表面与壳体内的摩擦锥面配合接触;所述壳体的纵向孔内设置有加力装置。
优化的,上述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制器,其加力装置包括保持架,保持架的卡槽内固定设置有滚轮,滚轮与斜导向块的后端斜面滚动配合,保持架的上端连接有楔形推杆,楔形推杆的外部套有回位弹簧。
优化的,上述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制器,其斜导向块通过定位螺钉与壳体固定连接。
优化的,上述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制器,其壳体的两端设置有防尘罩。
优化的,上述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制器,其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罩,回位弹簧的下端与密封罩接触配合。
本实用新型通过自调器楔块把气室推力转化为制动力,制动效率高,反应更加迅速,使得气室规格比传统的鼓式制动器的小,耗气量小,节约油耗;自调器内设两套制动间隙自动调整机构,在制动回位过程中,分别自动消除两蹄铁摩擦片和制动鼓之间的过量间隙,始终保持整车恒定的设定间隙,提高制动安全性;本实用新型可实现鼓式制动器的制动间隙的连续调整,使制动过程迅速、快捷,不会出现迟滞,增加制动的可靠性和车辆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其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制器,包括壳体1,壳体1的横向孔内设置有单向离合器17,单向离合器17包括斜导向块3、扭簧4、螺旋蜗杆5和钢丝挡圈13;所述斜导向块3和螺旋蜗杆5通过钢丝挡圈13配合连接,斜导向块3和螺旋蜗杆5的连接处内孔里设置有扭簧4;所述螺旋蜗杆5的内螺纹孔内设置有推杆6,推杆6与螺旋蜗杆5螺纹配合,推杆6的端部卡有弹性卡圈15;所述螺旋蜗杆5的一端连接有内齿轮8,内齿轮8通过花键与螺旋蜗杆5间隙配合,内齿轮8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压簧7,内齿轮8的外表面与壳体1内的摩擦锥面18配合接触;所述壳体1的纵向孔内设置有加力装置19。加力装置19包括保持架10,保持架10的卡槽内固定设置有滚轮9,滚轮9与斜导向块3的后端斜面滚动配合,保持架10的上端连接有楔形推杆11,楔形推杆11的外部套有回位弹簧12。斜导向块3通过定位螺钉2与壳体1固定连接。壳体1的两端设置有防尘罩14。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罩16,回位弹簧12的下端与密封罩16接触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智远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智远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46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