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速换挡控制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4378.2 | 申请日: | 2012-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9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武侃;陈子军;彭雄祥;梁滔;唐拥军;梁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9/02 | 分类号: | F16H59/02 |
代理公司: | 玉林市振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45109 | 代理人: | 邱振泉 |
地址: | 537005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速 换挡 控制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横式换挡杆的变速器换挡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使用横式换挡杆变速箱,由于换挡杆的接触点和约束点较多,而且本身质量较大,导致控制灵活度不高。另外,由于在采用横式换挡杆的情况下,如不使用其他变向连接机构,车辆换挡机构的换挡软轴需要弯曲90°才能与变速箱上的横式换挡杆相连接。以上两个因素使得换挡机构无法灵活操纵的同时,还由于软轴的弯曲而增加的摩擦力使得换挡操纵存在较大的困难,同时产生选挡不清晰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车辆换挡操纵机构的软轴和变速箱的横式换挡杆之间加入一个转换机构。机构采用了杠杆原理,应用铰链、球头、拉杆、螺杆等方式,使整个机构有高度的可调节性,从而可在不同型号的变速箱能够灵活应用。该机构不仅能将在整个操纵机构中起到增力的作用,而且可以改变力的传递方向。在提高装配精度和可靠性的同时,提高机构的可调节性。使得车辆的换挡操纵更舒适、自然。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构成是这样的:一种变速换挡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摆臂与固定底板铰接,摆臂长端与换挡软轴通过第一摆臂连接点铰接,短臂端与变速箱横式换挡杆通过第二摆臂连接点铰接,固定底板固定在变速箱的壳体上,球头连接反螺纹双头螺柱,反螺纹双头螺柱与转动轴之间有钢套,和自润滑铜套,转动轴穿过摆臂和固定板固定在变速箱,球头与变速箱横式换挡杆铰接。
反螺纹双头螺柱的两端是反螺纹。
摆臂与固定底板的铰接点至第二摆臂连接点的距离为L1,与第一摆臂连接点的距离为L2,其L1>L2。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机构采用杠杆原理,使整个机构有度的可调节性,从而可在不同型号的变速箱灵活应用。换挡轻松、自然、准确高效。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构成是这样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变速换挡控制机构装配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变速换挡控制机构装配铰接部分的剖视图。
图1~图2中,变速箱(1)、固定底板(2)、换挡杆连接点(3)、连接杆(4)、变速箱横式换挡杆(5)、第一摆臂连接点(6)、摆臂(7)、第二摆臂连接点(8)、换挡软轴(9)、铰接点(1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是这样的,参照图1:该机构由固定底板(2)、连接杆(4)、摆臂(7)组成。固定底板(2)固定在变速箱(1)壳体上,车辆变速操纵系统的换挡软轴(9)的球头与第二摆臂连接点(8)相连接,变速箱横式换挡杆(5)通过连接杆(4)与第一摆臂连接点(6)相连接。当换挡软轴(9)推动摆臂(7),摆臂(7)绕铰接点(10)转动,通过连接杆(4)带动变速箱横式换挡杆(5)。当L1/L2≥1时,不仅能改善力的传递,减小软轴的弯曲,而且还能起到增力的作用。该机构按照车辆变速操纵系统软轴的行程对L1和L2的尺寸进行设计。
参照图2:连接杆(4)的两个球头中间的连杆采用反螺纹双头螺柱,两头的螺纹相反。可以装配好的状态下旋转反螺纹双头螺柱调节连接杆的长度,从而改变第二摆臂连接点(8)的位置,能够保证换挡软轴(9)的伸缩行程足够选档。钢套与固定板焊接成一体,自润滑铜套与钢套之间为过盈配合。铜套使用自润滑的方式,减少机构的维护。轴与摆臂焊为一体,随摆臂一起转动,提高机构运动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重工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43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流LED灯的驱动电路
- 下一篇: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