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控制上、下产层流压的分层采油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242995.9 | 申请日: | 2012-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23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建;徐永高;曾亚勤;甘庆明;牛彩云;吕亿明;王百;朱洪征;赵晓伟;何淼;韩二涛;樊旭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B53/16 | 分类号: | F04B53/16;F04B47/00;E21B43/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金杰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层流 分层 采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控制上、下产层流压的分层采油装置,属于石油工业分层采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油田上、下产层开展分层采油的主要技术手段是配套井下封隔器,采用不同类型分采泵和定压配产器进行分采。分采泵的分层采油原理是利用封隔器将上、下产层分开,上、下产层产液分别通过分采泵侧向进液通道和分采泵固定阀进入泵筒,在分采泵抽吸作用下,通过油管或者油管与空心抽油杆举升至地面。采用双泵筒与双柱塞结构,相当于两套整筒泵的串联组合,每套泵对应单一产层进行生产。该分采泵的分采装置结构复杂、适应性较低,存在最大缺陷是当分采泵下到井下一定位置后,不能确保上、下产层在趋于合理生产流压下的生产。定压配产器两层分层采油的原理是利用封隔器将产层分开,上、下产层对应配置定压配产器,产层产液分别通过定压配产器侧向进液孔进入油管,利用普通整筒抽油泵抽出地面,虽然各产层生产流压可以通过定压配产器弹簧机构进行调节,但是产层产液进入定压配产器时需要克服一定弹簧阻力,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层产能的充分发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制上、下产层流压的分层采油装置,其能简化传统两层分层采油装置的结构,提高分采装置适应性,实现上、下产层能够在趋于合理生产流压下的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设在泵筒内的柱塞筒设有顶面排液通道,且顶面连接柱塞连杆,游动阀设在柱塞筒内。泵筒顶端设有油管连接螺纹,泵筒内设有固定阀,泵筒筒壁设有上部径向通道。
连接体通过接箍与泵筒底端连接,连接体底端设有油管连接螺纹,连接体设有侧壁可控阀门和中心可控阀门,连接体筒壁设有内设底部可控阀门的底部径向通道。
偏置阀体设在泵筒和连接体筒体外侧,其上端连通泵筒上部径向通道,下端连通连接体底部径向通道。偏置阀体通道设有顶部偏置阀和偏置阀侧壁可控阀门。
本实用新型分层采油装置依据产层流压差异,通过控制阀门的调节控制,能改变分采装置油流通道,实现对产层生产流压的控制,其单级柱塞的结构设计使分采装置结构更加简单,适应性更高,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分采产层产能,提高分层采油效果,是目前现有装置中最具全新思路和创新特点的分层采油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可控制上、下产层流压的分层采油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可控制上、下产层流压的分层采油装置分采管柱工作示意图;图中所示部件为抽油杆扶正器18、可控制上、下产层流压的分层采油装置19、封隔器20、丝堵21、筛管22和人工井底23。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2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设在泵筒4内的柱塞筒3设有顶面排液通道2,且顶面连接柱塞连杆1,游动阀5设在柱塞筒3内。泵筒4顶端设有油管连接螺纹17,泵筒4内设有固定阀6,泵筒4筒壁设有上部径向通道10。连接体14通过接箍7与泵筒4底端连接,连接体14底端设有油管连接螺纹17,连接体14设有侧壁可控阀门8和中心可控阀门9,连接体14筒壁设有内设底部可控阀门16的底部径向通道15。偏置阀体13设在泵筒4和连接体14筒体外侧,其上端连通泵筒4上部径向通道10,下端连通连接体14底部径向通道15。偏置阀体13通道设有顶部偏置阀11和偏置阀侧壁可控阀门1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分层采油装置利用封隔器将上、下产层分开,当上产层流压明显高于下产层流压时,侧壁可控阀门8和底部可控阀门16关闭,中心可控阀门9和偏置阀侧壁可控阀门12打开,上产层产液通过偏置阀侧壁可控阀门12和顶部偏置阀11后进入泵筒4;下产层产液通过中心可控阀门9、固定阀6进入泵筒4,在柱塞筒3作用下通过油管举升至地面。此时,由于固定阀6的作用,消除了上产层对下产层的压力干扰,实现有效发挥下产层产能的目的。
当下产层流压明显高于上产层流压时,侧壁可控阀门8和底部可控阀门16打开,中心可控阀门9和偏置阀侧壁可控阀门12关闭,下产层产液通过底部可控阀门16和顶部偏置阀11后进入泵筒4;上产层产液通过侧壁可控阀门8、固定阀6进入泵筒4,在柱塞筒3作用下通过油管举升至地面。此时,下产层流压因克服偏置阀体13内液柱压力而消弱,上、下产层流压差减小,层间矛盾降低,实现对上、下产层产能合理发挥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29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建筑板材
- 下一篇:一种用于热泵的高效换热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