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局部放电光频信号试验仪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2826.5 | 申请日: | 2012-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316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毅;王宇;黄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电力公司内江电业局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舒启龙 |
地址: | 64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局部 电光 信号 试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局部放电试验装置,具体是电力部门用于产生光辐强弱、频率不同的电火花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输出的模拟放电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高压电气设备因长期运行,负荷冲击等,会使绝缘层出现气泡间隙、高温杂质等,在强电场作用下可能发生局部放电。放电的带电质子会撞击金属表面,形成电荷转移,产生出发光现象,同时还会引发热、声、臭氧等,使绝缘材料进一步腐蚀,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使绝缘材料严重损伤乃至击穿,给电力系统造成严重安全隐患。
局部放电装置监测的主要对象是光电与频谱信号,利用光电探测器和高频探测头将光辐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通过对电信号的分析处理来反映局部放电的强弱,从而检测判断故障的严重性,向生产管理系统发出信息通报。
为尽快发现早期放电现象,须安装局部放电监测装置。局放监测装置研制和使用中需进行室内和现场试验,该试验常用大型升压方式做,具有危险性、破坏性。采用本局部放电模拟装置,可做基础试验、排故试验等,减少大型试验次数。
现有局部放电模拟装置如图1所示,在35kV、110 kV等高压开关柜1上,安放好两个金属件作为放电电极2(如拴在刀闸裸露部分);选择探测器3采集信号的最佳位置,经试验电缆4,将升降压控制台6调节升高到数万伏的试验电压送给线路刀闸等,在栓系在上面的电极2将会放电,发出电火花。因为此是作高压冲击性试验,具有相当危险性,故周围必须加装围栏5、7和设置专人监护等,非常严肃紧张。
试验大型,却不一定成功。比如我们在一次现场试验中,配合的师傅已经把电压加得很高,电极放电强度已很大,肉眼便可见光辐达到一厘米以上。可探测器竟然没有反应,两三次升压试验所现状况相同,明显是探测器出了问题,但几次分析调节都未排解故障,不得已,只好撤离现场。回到自己单位,最终检查出是光电采样管坏了。更换后,要重返现场做试验,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又得重新申请,重新联络,等待重新安排等,非常被动和不便。
这种现场试验方式的优点是符合运行工况,接近实测效果,可以选择探测器置放的最佳位置等;缺点是排场大,危险大,设备损伤大,而且一次升压往往在几分钟内完成,故若出现探测器安装不对或者器件损坏现象等,在紧急状态下很难判断排解故障,造成试验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局部放电光频信号试验仪,旨在通过多种放电形式产生强弱不同、频率有别的电火花,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输出,为局部放电监测装置等提供更宽更多的测量信息。
本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局部放电光频信号试验仪,包括光电采样管和频率采集天线与光电转换器连接,变压器B初级绕组引入220V市电,变压器B次级绕组的第一抽头串接第一电容C1后接于第一导电柱,第一导电柱下端上安装有电极板,变压器B次级绕组的第二抽头串接第二电容C2后接于第二导电柱,第二导电柱下端上安装有电极球,变压器B次级绕组的第三抽头串接第三电容C3后接于第三导电柱,第三导电柱下端安装有电极针,变压器B次级绕组零线端接于导电板,导电板上位于电极板、电极球以及电极针的正下方分别经电极座对应安装有另一电极板,另一电极球以及另一电极针;上述变压器的第一抽头、第二抽头以及第一抽头分别输出220V、150V以及100V电压;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导电柱均采用可调节式结构,该可调节式结构为:导电筒固定在器壁上,导电柱从上向下穿出导电筒,弹簧设置在导电柱上,弹簧位于导电筒下方,导电柱上端有绝缘按钮。
上述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的容量分别为0.47μf、0.33μf和0.1μf。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局部放电光频信号试验仪小巧轻便,容易携带,不仅在实验室可以运用,在工作现场和生产厂家试验中仍有特殊作用。比如,大型加压放电前,可先运用本仪器接通220V电源,做预备性放电试验,确认信号采集、光电转换器件等工作正常后,再接通工频高压试验仪(如耐压仪),做真实的、高达数万伏的放电试验。这样,既可保证成功率,又可减少高电压加在输电设备中的破坏性影响,所以,本局部放电光频信号试验仪是很有意义,很有作用的。
2、本试验仪在导电板上安置的电极座,还有另一作用是便于更换。因电极在产生电火花过程中,对金属接触件很容易烧出毛刺、缺口、蜂窝状,所以随时更换该类部件,既可保证完整的试验效果,又能保护其它器件少受损伤,具有双重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电力公司内江电业局,未经四川省电力公司内江电业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28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