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折叠收放式婴童床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2503.6 | 申请日: | 2012-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3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劳嘉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飞马制衣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D7/00 | 分类号: | A47D7/00 |
代理公司: | 佛山东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7 | 代理人: | 詹仲国 |
地址: | 5282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 收放式婴童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专用的家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收放式婴童床。
背景技术
传统的婴儿床一般都是由床架、床板及护栏组成,床架由四条立柱及将其相互连接为一体的横梁构成,床板设置在床柱的支架上,护栏设置在床板四周的上方形成围栏结构。但传统的婴儿床存在以下一些缺点:1)护栏与床架固定在一起,大人将熟睡的婴孩抱出或放入婴童床时不太方便。2)婴童床装卸麻烦,闲置不用时,占用空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运输或存放时占用空间小、安装方便的婴童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大人将小孩抱出或放入的婴童床。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折叠收放式婴童床,包括:床板、四个床柱、及连接四个床柱的四面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面护栏包括两个侧面护栏和两个正面护栏,所述侧面护栏包括沿中部折叠的至少两个折叠面,所述正面护栏中的至少一个为向下对折的翻折结构。
前述翻折结构包括与床柱固定连接的下护栏,及安装在下护栏上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上护栏;所述上护栏与床柱卡扣连接。
前述侧面护栏的两个折叠面为通过铰链相互连接,折叠面与床柱之间为旋转的活动连接。
前述四个床柱上设有与床板连接的滑槽及设置在滑槽上控制床板高低的定位件。
前述床板包括并列排布的三块长条状床板,中间床板卡接固定在两边床板上,两边床板通过滑槽与床柱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婴童床折叠后,前述两边床板向上翻折,前述中间床板卡接固定住两边床板。
更进一步地,述床柱的底部设有用来控制婴童床移动的滑动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侧面护栏设置成可相互折叠的折叠面,将床板设置成可折叠的三块床板结构;使得当不需要使用婴童床时,只需将中间床板提起,让折叠面向内折叠,让两边床板向上翻折,并通过中间床板卡住两边床板,让小床瞬间变成一个简易的长方体,为包装和储放提供便利。同时,通过在正面护栏设置成上下护栏翻折结构,当需要往婴童床内抱出或放入婴儿时,直接从婴童床的旁边抱出或放入婴儿,使用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婴童床正面护栏翻折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面护栏折叠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婴童床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婴童床床板位置调整后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床板 2、床柱 3、护栏 31、侧面护栏 32、正面护栏 33、下护栏 34、上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说明如下。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折叠收放式婴童床,包括:床板1、四个床柱2、及连接四个床柱的护栏3,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3包括两个侧面护栏31和两个正面护栏32,所述侧面护栏31包括沿中部前后折叠的至少两个折叠面,所述正面护栏32中的至少一个为向下对折的翻折结构。
其中,所述翻折结构包括与床柱2固定连接的下护栏33,及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下护栏33上端的上护栏34;所述上护栏34与床柱2通过卡栓连接。优选地,所述上护栏34上具有卡孔,所述床柱2上设有与卡孔对应的卡栓,不限于本实用例。
所述侧面护栏31的折叠面之间通过铰链相互连接,折叠面与床柱之间为绕床柱2旋转的活动连接。优选地,所述折叠面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折叠面尺寸相同,折叠后两个折叠面刚好重合;折叠面绕床柱向内旋转,旋转角度为90度,不限于本实施例。
所述四个床柱2上设有与床板1连接的滑槽及设置在滑槽上控制床板高低的定位件。优选地,床板包括并列排布的三块长条状床板,中间床板通过卡槽卡接固定在两边床板上,两边床板通过滑槽与床柱滑动连接。婴童床折叠后,两边床板沿滑槽向上翻折,中间床板通过卡槽卡住两边床板。
进一步地,所述床柱的底部设有滚动轮,用来移动婴童床的位置,不限于本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飞马制衣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飞马制衣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25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