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仿马运动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241088.2 | 申请日: | 2012-05-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038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 发明(设计)人: | 高中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中明 |
| 主分类号: | B62M1/26 | 分类号: | B62M1/26;B62M9/02;B62M1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运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用于运动休闲的专用自行车。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行车逐渐从交通功能退出而向运动休闲领域转变。为适应此种转变本人于1991年提交了一种名为“跑马自行车”的专利申请,申请号91202062.8。但该专利申请的显著缺点是使用者需双脚同步地踩下和抬起,当两只脚踏接近上止点时使用者难以操作,因而没能被市场接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对上述跑马自行车进行改进,使之成为受人欢迎的运动休闲产品。
本实用新型由前轮、后轮、车架、曲轴(包括偏心轴、凸轮轴)、传动系统(包括链传动、轴传动和齿轮传动)、脚踏、鞍座等部分所组成,曲轴上有连杆轴颈、连杆轴颈上铰接着连杆、鞍座位于连杆的上方,其特征是将通常安装在曲轴上的脚踏改为固定安装在车架上,使得鞍座和连杆成为推动曲轴旋转的关键机构;将通常安装在后轮轮毂上的飞轮改成与后轮轮毂相固定(包括以可控离合器的结合所实现的固定)的链轮或齿轮,使得车辆前进时后轮的连续转动可以通过传动系统带动曲轴做连续转动,经曲轴连杆带动鞍座做上升下降运动。骑车者将双脚立在脚踏上,身体骑在鞍座上,在鞍座上升时身体起立,鞍座下降时身体坐下。骑车者坐下时其身体重力通过连杆推动曲轴加速转动经传动机构带动后轮加速旋转,车子加速前进;起立时依靠车子的惯性力由后轮经传动系统带动曲轴连杆运动使鞍座上升,此时车子处于减速前进。由于双脚站立不动,骑车者只需与鞍座同步地起立坐下,这样的动作极其简单,使用者很快就能学会使用。
本实用新型不仅能为市场提供一种理想的运动休闲产品,也能使部 分闲置的自行车厂有机会恢复生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图1.是仿马运动车的整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仿马运动车的链传动系统平面示意图。
图3.是仿马运动车的轴传动系统平面示意图。
图4.是仿马运动车的齿轮传动系统平面示意图。
图中1.前轮、2.车架、3.鞍座、4.连杆、5.摆杆、6.支架、7.后轮、8.链轮、9.链条、10链轮、11.曲轴、12.连杆轴颈、13.脚踏、14.锥齿轮、15.锥齿轮、16.传动轴、17.锥齿轮、18.锥齿轮、19.齿轮、20齿轮、21.中间轴、22.齿轮、23.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和附图2,该仿马运动车包含有前轮(1)、后轮(7)、车架(2)、曲轴(11)、脚踏(13)、鞍座(3)和链传动系统等所组成;曲轴(11)上有连杆轴颈(12),连杆轴颈(12)上铰接着连杆(4),在连杆(4)的上端安装鞍座(3);车架(2)的后端有支架(6),支架(6)的上端铰接着摆杆(5),摆杆(5)的前端与连杆(4)相铰接;本发明的特征是将通常安装在曲轴(11)上的脚踏(13)改为固定安装在车架(2)上;将后轮(7)的轮毂上的常规飞轮(可与后轮相对转动)改为链轮(8),链轮(8)固定在后轮(7)的轮毂上让两者不能相对转动,使得后轮的连续转动可以通过链传动系统带动曲轴连续转动。当骑车者推车前进时,后轮的转动经链轮和链条带动曲轴旋转使连杆和鞍座做升降运动;此时骑车者双脚立在脚踏上身体骑在鞍座上,鞍座上升时人体起立,鞍座下降时人体坐下,人体坐下时其身体重力通过连杆推动曲轴旋转,如此连续地起立坐下曲轴连续旋转驱动车子持续前进。由于人体坐下时产生驱动力而起立时没有驱动力,车子是一冲一冲地向前进,使人产生跑马跨步的感觉。人体随鞍座的上下起伏加上跑马跨步的感觉,犹如骑马奔腾,给人们带来快乐,人们在快乐中锻炼了身体。
参照附图2,该仿马运动车的传动系统由链轮和链条所组成的。在曲轴上安装链轮(10),在后轮轮毂上固定安装链轮(8),曲轴的动力 经链轮(10)、链条(9)和链轮(8)驱动后轮使其转动,后轮的动能也可以经链轮(8)、链条(9)和链轮(10)带动曲轴连续运转。链传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适合普通市民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中明,未经高中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10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拖运车架的避震平台结构
- 下一篇:铁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