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海藻移植的礁体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0890.X | 申请日: | 201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01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章守宇;毕远新;吴祖立;赵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33/00 | 分类号: | A01G33/00;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0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海藻 移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海藻移植的礁体,属于海洋生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近岸岩礁性底质海区,有些地方生长有自然海藻,有些地方由于潮水、光照、营养盐的分布等因素,同样是岩礁性海底有些地方却没有天然海藻生长。由于海藻为海底鱼类提供栖息的场所,对海洋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为此,研究人员考虑在那些没有自然海藻生长的地方进行人工海藻移置,可以达到修复海藻场,提升海洋生态环境、为海底鱼类提供利于栖息场所的目的。
目前,藻礁移植方式,有插件式藻礁以及其构建藻场的方法,用于投放于海底实现海藻场生态修复的各种形状藻礁块,通过利用礁体表面粗糙度,以适宜海藻孢子的自然附着,从而起到海藻修复作用。但是这种礁体基座的防浪性、稳固性、以及利用率都不高,其移植效果也不理想,很难大范围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移植的礁体防浪性及稳固性不足等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海藻移植的礁体,在那些没有天然海藻生长的地方进行人工海藻移置,该礁体具有稳固性高,方便海藻人工移植,以达到修复海藻场、提升海藻覆盖率、并提升海洋生态环境,为海底鱼类提供利于栖息的场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藻礁移植的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礁体分为钢筋底座与藻礁基体两部分,所述钢筋底座与藻礁基体为分体结构,所述藻礁基体为由混凝土材质构成的圆顶形状,所述钢筋底座通过其上的垂直连接部与藻礁基体的中间连接,所述藻礁基体上设有用于放置小礁块的预留孔。
所述钢筋底座为利于卡在海底岩石缝隙中的对称三脚支架结构,所述垂直连接部设在三脚支架的上部。
所述藻礁基体中间设有连接通孔,所述钢筋底座的垂直连接部穿过在藻礁基体的连接通孔,并通过垂直连接部上的螺纹与一相配合的螺母,把藻礁基体安装在钢筋底座上。
所述藻礁基体表面设有利于海藻孢子附着的粗糙表面。
所述预留孔由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种,这两种形状的小礁块在藻礁基体上交错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藻礁基体采用圆顶形状,有利于防止海水中沉积物堆积在藻礁基体上妨碍海藻孢子附着,并且可有效分散海浪的冲击力,以提高藻礁基体的抗浪性。使礁体具有高移植率,大批量的投放本实用新型中的礁体可在海底形成稳固,耐久的藻礁群,可以很好营造人工海藻场。
而且由于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重量轻、抗浪性好的特点,适用于投放到大船及吊具无法到达的近岸、岩礁性底质的海域中进行底栖海藻增殖活动。
而钢筋底座采用的对称三脚支架结构,使投放到海底天然礁石之间,卡在海底岩石缝隙中,有很好的稳固性和抗浪性。由于藻礁基体都是粗糙外表面,也有利用海藻孢子附着生长。
通过本实用新型礁体的移植,既可以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以避免赤潮等灾害的发生,同时还能成为海参等海洋生物的饵料,补足了食物链,此外部分生物还可以利用海藻避敌和产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有小礁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藻礁基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分析,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海藻移植的礁体,所述礁体分为钢筋底座1与藻礁基体2两部分,所述钢筋底座1与藻礁基体2为分体结构。
所述藻礁基体2为由混凝土材质构成的圆顶形状,表面设有利于海藻孢子附着的粗糙表面。所述钢筋底座1通过其上的垂直连接部与藻礁基体2的中间连接,
藻礁基体2是由混凝土在模具中一次浇筑成型,在藻礁基体2上设有多个预留孔5,该预留孔5的大小与要安设的小礁块相配合;预留孔5分为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种,这两种形状的预留孔5在藻礁基体2上交错分布,这样可以有效利用基体表面的空间,制造工艺简单。
所述钢筋底座1为对称三脚支架结构,当礁体投放到需要的海底时,钢筋底座1伸出藻礁基体2之外,有利于三脚支架卡在海底的岩石缝隙中,以固定藻礁基体2,防止藻礁基体2被海浪冲离原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08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篦冷机用推料器
- 下一篇:一种净水滤料烧胀后的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