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频感应加热弯管线圈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240827.6 | 申请日: | 2012-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54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 发明(设计)人: | 赵德清;孟庆云;贾长友;孙清林;孙建峰;赵红玉;高新龙;席国歧;王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沧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6/42 | 分类号: | H05B6/42;H05B6/4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613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频 感应 加热 弯管 线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频感应加热金属弯管的装置,具体地系一种加热弯管的线圈。
背景技术
中频电磁感应加热弯管是将管子局部加热,在外推力的作用条件下进行弯曲。在这项技术中,加热温度范围和冷却速度是决定弯制成型后性能优劣的关键因素。当前,随着项目工程建设的发展,需用的弯管直径越来越大,而生产弯管所使用的加热线圈随着直径的增大在工作时其变形量也在增大。在现有技术中,中频电磁感应加热弯管均采用单一矩形管、圆形管截面的单层空心线圈,其存在的不足是:弯管生产过程加热线圈产生抖动,造成运行的不稳定性,继而影响弯管的加热温度与产品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上述之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中频感应加热弯管线圈装置,其结构设置合理,提高了线圈稳定性,其在工作时减小抖动,降低变形量,减少次品及废品,保证管壁受热均匀,稳定产品质量。
为达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外层线圈、内层线圈,二者固定联接一起,并通过二者上面均布的通孔相通,内层线圈的内侧开有若干等间距的喷水孔;外层线圈在对合处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外层线圈还在外壁上联接有补水管。
本实用新型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冷却水在外层线圈进入,然后通过与内层线圈均布的通孔进入内层线圈,从而均衡了内层线圈各喷水孔的喷水分压。在外层线圈外壁上联接有补水管,通过增加冷却水的输入量提高线圈的喷水压力,从而提高了对弯管的淬透能力,使弯管的性能得到保证。双线圈装置在工作中不易变形,使弯管的加热环带控制在同一平面范围域内,保证弯管加热运行过程线圈稳定性强,减小抖动,降低线圈变形量,使弯管在弯制过程中的受力及变形更加均匀,管壁受热均匀,产品质量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图2为图1的A-A向放大剖图。
图中标示:1-外层线圈、2-内层线圈、3-通孔、4-喷水孔、5-进水口、6-出水口、7-补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外层线圈1、内层线圈2,二者固定联接一起,并通过二者上面均布的通孔3相通,内层线圈2的内侧开有若干等间距的喷水孔4;外层线圈1在对合处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5、出水口6,外层线圈1还在外壁上联接有补水管7。
本实用新型的外层线圈1和内层线圈2均为方铜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沧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北沧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08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