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透气保健的鞋内底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0607.3 | 申请日: | 201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8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袁光国;龙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际华三五三九制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3B13/38 | 分类号: | A43B13/38;A43B13/1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22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气 保健 鞋内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底,具体地讲,特别涉及一种透气保健的鞋内底。
背景技术
传统的鞋内底由一层海绵体和一层吸汗织物构成,其中吸汗织物覆盖在海绵体的正面。鞋内底的形状为平板状,外形轮廓与鞋底外形相适应,该鞋内底放入鞋内后其边沿与鞋帮紧配合。
使用上述鞋内底,在长时间的运动后,脚部产生的水汽在鞋内底下方大量集聚,由于鞋内底与鞋帮紧配合,集聚的水汽无法排出,会导致鞋内环境恶化,不仅使鞋体因潮湿受到腐蚀,而且还会造成捂脚现象,严重的甚至会引起足部疾病。
众所周知,人体足底有很多穴位,经常按摩这些穴位可以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但现有的平板状鞋内底并不能够对足底起到按摩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透气保健的鞋内底,以有效防止鞋内底下方水汽集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透气保健的鞋内底,由海绵层(1)和织物层(2)构成,织物层(2)覆盖于海绵层(1)的正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层(1)前掌段的反面设置有凹槽(1a),该凹槽(1a)纵横交错形成网格状,其中横向的凹槽(1a)左右延伸至海绵层(1)的左右边沿,在所述海绵层(1)后跟段的反面设置有凹孔(1b),所述凹孔(1b)均匀分布,且排列在前的凹孔(1b)与纵向的凹槽(1a)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在鞋内底海绵层前掌段的反面设置凹槽,所述凹槽呈网格纵横交错,横向的凹槽左右延伸至鞋内底边沿,在行走过程中脚对鞋内底施加的压力使鞋内底下方的水汽通过横向凹槽从鞋内底两侧排至鞋内底上方,然后通过脚与鞋之间的空隙使水汽排至鞋外,从而防止鞋内底下方水汽集聚,保持鞋内空气干燥,避免捂脚现象的产生;在所述鞋内底后跟段的反面设置凹孔,凹孔在鞋内底后跟段均匀分布,并且排列在前的凹孔与纵向凹槽相连通,从而使后跟段的水汽可以通过前掌段的凹槽排出,进一步防止鞋内底后跟段的水汽集聚,具有良好的透气保健效果。
所述海绵层(1)前掌段的正面均匀设置有凸点(1c),所述海绵层(1)后跟段的正面设置有凸台(1d),海绵层正面凸点和凸台的设置可以对足底进行按摩,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并且设计巧妙、改造工艺简单易行。
为了使鞋内底具有透气保健效果的同时,又不丧失原有鞋内底的保暖和缓震效果,所述鞋内底前掌段厚度为7-8mm,后跟段厚度为11-12mm,前掌段与后跟段通过中部的斜坡相连,所述凹槽(1a)的宽度为1.8-2.2mm、深度为0.8-1.2mm,所述凹孔(1b)呈圆形坑状,其直径为8-10mm、深度为3.8-4.2mm,所述凸点(1c)呈圆形冠状,其直径为8-10mm、高度为1-2mm,所述凸台(1d)呈长条形,长度为58-62mm、宽度为24-26mm,这样的鞋内底穿着舒适、清洁简便、使用寿命长。
所述鞋内底的斜坡正面和后跟段正面呈凹形,与脚腰窝和脚后跟的弧度相配合,使鞋内底边沿将脚腰窝和脚后跟围护起来,可以有效提高鞋内底的舒适性。
所述鞋内底整体采用模压一体成型,生产工艺简单,改造成本低。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鞋内底反面设置凹槽和凹孔,使鞋内底下方的水汽通过凹槽和凹孔流通、并排至鞋内底上方,进而排至鞋外,可以有效防止鞋内底下方水汽集聚,避免捂脚现象的产生,透气保健的功效显著,具有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改造成本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际华三五三九制鞋有限公司,未经际华三五三九制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06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菌磁力鞋垫
- 下一篇:一种易弯曲的鞋底及使用该鞋底的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