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装于料斗上的装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6868.8 | 申请日: | 201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54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正;孙肃徽;徐纲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7/06 | 分类号: | B65G67/06;B65G69/0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邵新华 |
地址: | 26601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装 料斗 装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于料斗上的装车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港口码头上通常是使用门机将船上的货物直接抓取放到大料斗内,大料斗是一种用于卸船直取市提作业的工具,然后工人通过控制大料斗的放料闸门完成装车作业。但是,因为港口码头装车的车辆型号各异,车辆的长度和高度也各有不同,所以在向型号各异的车辆内装料时,需要工人根据车辆的具体情况调整大料斗的高度和车辆与大料斗的相对位置,大大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影响了装车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在港口码头等地方向各种型号的车辆装料时遇到的困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装于料斗上的装车系统,使用所述装车系统可以快速、方便地完成装车作业,而且适用范围广泛。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安装于料斗上的装车系统,它包括料斗和料斗支撑架,料斗下方设有支撑杆,沿车辆进入方向的支撑杆前端设有车头位置传感器,沿车辆进入方向的支撑杆后端设有车尾位置传感器,所述料斗下端口连接有伸缩溜槽,所述伸缩溜槽设有感知物料高低的第一限位传感器和调节伸缩溜槽长度的第二限位传感器,所述车头位置传感器、车尾位置传感器、第一限位传感器和第二限位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限位传感器包括调节杆、定位感应板和设于调节杆上的定位传感器,所述定位感应板设于伸缩溜槽上。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限位传感器为电感式传感器,所述车头位置传感器和车尾位置传感器为反射式光电传感器。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装车系统还设有提醒司机移位的提示装置,所述提示装置与控制单元相连。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头位置传感器和车尾位置传感器位于车辆的同侧或两侧。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料斗下端口与伸缩溜槽连接处设有物料闸门。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单元为PLC控制器。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装车系统由手动或自动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支撑杆上选择合适位置设有车头位置传感器和车尾位置传感器,用于感应车辆的位置;在伸缩溜槽下端安装有第一限位传感器,以检测物料的高低;伸缩溜槽上还安装有高度可调的第二限位传感器,根据不同车辆的高度调整溜槽伸缩的长度;同时设置提示警铃,提示司机进行车辆的移位。所述装车系统可以根据不同车辆的长度和高度,调整料斗与车辆的相对位置,快速、安全地完成装车作业;所述装车系统可适用于各种型号的车辆,通用性强,还可以减少溢尘溢料;整个系统由PLC控制器控制,分为手动和自动两种控制模式,操作灵活方便。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装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装车系统包括料斗15和料斗支撑架16,待装料的车辆沿车辆溜槽行驶至料斗下方,料斗下方设有支撑杆11,沿车辆进入方向的支撑杆前端设有车头位置传感器1,沿车辆进入方向的支撑杆后端设有车尾位置传感器2,本实施例中车头位置传感器和车尾位置传感器均为反射式光电传感器,分别置于车辆溜槽同侧或两侧,所述车头位置传感器1和车尾位置传感器2均可以根据车辆的长度在支撑杆11上左右移动进行位置调整,以确定车辆位置和判断装车是否完毕,既为启动自动控制过程提供初始条件,又为装车过程完毕提供判断依据。
所述料斗下端口连接有伸缩溜槽5,所述伸缩溜槽5设有感知物料高低的第一限位传感器和调节伸缩溜槽长度的第二限位传感器,所述第一限位传感器包括料位传感器6和料位感应板7。车斗内没有物料或物料较少时,料位感应板7在自重作用下,无法给予料位传感器6信号。随着物料料位的升高,物料积压料位感应板7,从而碰触到料位传感器6进行限位。本实施例中料位传感器6选用电感式传感器,可以防止粉尘对传感器的干扰,避免产生错误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68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