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法兰连接器接触头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5852.5 | 申请日: | 201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58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光;孙克原;田军华;陈卓;孟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肯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南京肯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24/4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116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法兰 连接器 接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触头,尤其涉及一种法兰连接器的接触头。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材料的上涨及人力成本的压力,射频同轴连接器也不例外,如何降本增效,也越来越成为生产厂家的头等大事。许多厂家在材料上想办法,特别是7/16法兰连接器,这种连接器必须使用黄铜来作为基础材料,但如何省材料呢?绝大多数采用红冲件。红冲工艺是刚从近代精锻和热挤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专业工艺。随着社会前进,科技的发展,机械工业对机械零部件提出了新的机械强度要求。提高机械强度,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改变零部件的材质,二是改变它的加工方法。红冲工艺就是通过改变加工方法来提高零部件的力学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所以与其锻造工艺一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红冲工艺像精锻加工那样将金属坯料加热后放在模具内成形,但是红冲除大型红冲件外一般都是一次性成形,而精锻一般为几次压力成形。红冲工艺与热挤压相比较,金属坯料同样需要加热,热挤压的模具与冷挤压的模具基本上相同,金属材料在模腔内的流动较为简单,成形的零件形状,大多数与冷挤压零件差不多,偏向较为简单形状的零件成形,而红冲模具的结构比热挤压模具要复杂,结构特点是冲压方式与型腔模的成形方式有机结合,它不仅能在压力机上挤压成型腔式挤压模,而且能一次性实行多方位的脱模动作,它在足够强大的压力下,迫使金属材料在模腔内通过复杂的流动,挤压成像型腔模(注射模)那样形状的复杂零部件。所以说红冲工艺是精锻和热挤压工艺的更深层次和更宽广度的发展。但红冲件不能为空心的。即在现有技术中,加工法兰连接器接触头,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步通过红冲工艺制作一个实心的红冲件;然后通过数控机床将红冲件加工成需要的形状,即凸环和各阶梯状的内壁;第三步是使用镗刀去加工前面的槽孔,在加工时需要控制加工时间和加工速度,并且镗刀在加工时需要磨到比较细,容易断刀。这样就增加不必要的工时,还浪费的原材料,增加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索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节省材料、节约成本、制作方便和效率高的法兰连接器接触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法兰连接器接触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接触头和外接触头,所述外接触头内壁为阶梯状,形成依次相接并且直接逐渐减小的第一内壁、第二内壁和第三内壁;所述内接触头的右端外壁向外凸起,形成凸环;所述内接触头位于外接触头内,并且内接触头的凸环的外壁与第二内壁紧密接触,外接触头与内接触头的位于凸环右侧的外壁与第一内壁之间间隔有空隙,形成槽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内接触头和外接触头通过压配紧密接触。
本实用新型有捏接触头和外接触头相组合而成,这样就可以通过红冲工艺制作两个红冲件,只需要对红冲件的壁面进行二次加工,内接触头和外接触头通过压配而组装在一起,外接触头的内壁为阶梯状,内接触头和外接触头之间的空隙自然形成槽孔。这样就省去了使用镗刀去加工前面的槽孔的工序,也节约了材料,节省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红冲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一体成型式法兰连接器接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外接触头的红冲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内接触头的红冲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内接触头和外接触头象相压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法兰连接器接触头大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3、图4、图5和图6,本法兰面连接器接触头包括一种法兰连接器接触头,包括内接触头1和外接触头2,所述外接触头2内壁为阶梯状,形成依次相接并且直径逐渐减小的第一内壁2-1、第二内壁2-2和第三内壁2-3;外接触头2的右端的外壁上设有螺纹3,左端为外凸环7,螺纹3和外凸环7之间的换抓住圆柱状外壁8;所述内接触头1的右端外壁向外凸起,形成凸环4;所述内接触头1位于外接触头2内,并且内接触头1的凸环4的外壁与第二内壁2-2通过压配紧密接触,外接触头2与内接触头1的位于凸环4右侧的外壁5与第一内壁2-1之间间隔有空隙,形成槽孔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肯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南京肯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肯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南京肯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58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