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阀式摆线全液压转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5761.1 | 申请日: | 2012-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1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杜高永;周思梁;陈烈红;王星;陆筱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新越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6 | 分类号: | B62D5/06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程皓;徐关寿 |
地址: | 321102 浙江省金华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摆线 液压 转向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非道路车辆液压转向装置,特别是一种非道路车辆用组合阀式摆线全液压转向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摆线全液压转向器由阀体、阀套、阀芯和定子、转子等组成,其缺陷有:1、由于定子和转子有一定的轴向配合间隙,高压油会从转子的两个端平面泄漏到回油口,常常导致在应急人力转向特别是在带负载时发生转向油缸无动作或者不明显现象;2、转向终点时,驾驶员无明显终点感;3、转子端部无密封措施,影响转向器的容积效率;4、转向液压噪音高;5、转向系统的油液温升控制不良,容易产生能源浪费;6、转向器没有阻尼功能,转向开始、停止及转向方向切换时转向速度大造成转向冲击振动而产生车辆晃动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避免高压油倒流、气穴形成、降低噪音、内泄漏小的组合阀式摆线全液压转向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
该转向器由控制转阀、摆线计量装置、组合阀块组成。控制转阀包括阀体、阀套、阀芯、联动轴、弹簧片、塞片、拨销,摆线计量装置包括隔盘、转子、定子、后盖,组合阀块的进油口与阀体上的进油口连接一体形成的油道内自外到内依次设有单向阀和流量调节螺塞,所述的单向阀由顶盖、单向阀弹簧、单向阀阀体、单向阀阀芯组成,单向阀阀体、单向阀弹簧、顶盖依次套装在单向阀阀芯上,在转向器进油时单向阀打开,若高压油倒流,单向阀截止,防止在正常转向时由于受到外部冲击造成高压油倒流,阀体上的进油口内设有调节螺塞,用来改变进油口的过流面积,避免供油时形成气穴,降低噪音;带动联轴器转动的拨销两端与阀体内孔之间可以设有塑垫;阀芯的端部安装有推力轴承,该推力轴承可以减少机械阻力,承受较大的轴向力;前盖与阀芯的结合处设有X形密封圈和O形圈;转子的端部设有O形圈和高耐磨性的矩形密封圈,采用双重密封来保证转向器在工作中能承受较大的背压和恶劣的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阀式摆线全液压转向器,在组合阀块的进油口与阀体上的进油口连接一体的油道内自外到内位次设置了单向阀和流量调节螺塞,组合阀块的进油口内设有单向阀,转向器进油时单向阀打开,若高压油倒流,单向阀截止,防止在正常转向时由于受到外部冲击造成高压油倒流。配合流量调节螺塞改变了进油口的过流面积,避免供油时形成气穴,降低噪音。阀芯的端部安装有推力轴承,减少机械阻力,提高了轴向承受力。前盖与阀芯的结合处设有X形密封圈和O形圈,采用双重密封来保证转向器在工作中能承受较大的背压和恶劣的环境。拨销两端与阀体内孔间加设塑垫,高耐磨,摩擦阻力小,避免拨销窜动划伤阀体内孔,提高了使用寿命。采用双重密封能承受较大的背压,减小了转向器内泄漏,从而提高了转向器的容积效率,避免了能源浪费,加强了终点力矩。且结构简单,生产制造容易,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合阀式摆线全液压转向器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组合阀式摆线全液压转向器的组合阀块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组合阀式摆线全液压转向器进油孔内单向阀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合阀式摆线全液压转向器进油孔内单向阀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组合阀式摆线全液压转向器的流量调节螺塞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组合阀式摆线全液压转向器的流量调节螺塞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上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5所示,组合阀式摆线全液压转向器,是一种用于非道路车辆用的液压转向器,其包括由控制转阀、摆线计量装置、组合阀块组成。控制转阀包括阀体28、阀套7、阀芯8、联动轴9、弹簧片16、塞片17、拨销18等;摆线计量装置包括隔盘22、转子23、定子12、后盖27等;方向盘与阀芯8连接,阀芯8通过弹簧片16、塞片17带动阀套7相对转动,阀套7通过拨销18和联动轴9与摆线计量装置的转子23连接,摆线计量装置的定子12、隔盘22、后盖27通过六角头螺栓24与阀体28连接固定,各结合面上均设有O形密封圈。根据扩展功能的需要将42组合阀块通过螺栓与阀体28连接固定,以实现限压、双向缓冲、双向补油等组合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新越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新越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57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板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中药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