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除铁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4103.0 | 申请日: | 201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55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那超然;孙占宇;廖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1/02 | 分类号: | B03C1/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曹玉平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芯生产过程中过滤浆料中的铁屑的除铁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电芯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来料,半成品中含有部分铁颗粒,造成电芯自放电过大,严重影响了电芯的性能,而制浆过程中产生的铁屑是其中的一个主要的来源,所以清除浆料中的铁屑就非常的重要。
目前主要用电磁力棒产生的电磁场去除浆料中的铁屑,这种方法虽然能达到吸附的目的,但是电磁力棒仅形成一个大磁场,磁力集中在电磁力棒的两端,造成磁力分布不均匀,影响吸附效果,另外电磁力棒在使用过程中的发热量比较大,且会造成很高的电能损耗。
而对于现有的永磁除铁装置来说,由于没有很合理的腔体和磁棒排布的设计,导致很微小的铁屑无法被吸附而漏到后续工序中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善搅拌过程中引入的外来铁屑的除铁过滤装置,着重解决微小颗粒无法被吸附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除铁过滤装置,包括腔体,腔体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腔体内设置有至少一块隔板,所述的隔板为非亲磁材料制得,所述隔板将腔体内部分割成至少两条流道,流道内设置有磁力棒。浆料从腔体进料口进入,途中经过磁力棒细小的铁屑被吸附在磁力棒上,此设计可以吸附浆料中10微米左右的铁颗粒。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进料口与流道之间,出料口与流道之间分别设有缓冲部。缓冲部起到了很好的缓冲作用,可以使浆料慢慢的流经流道,使除铁效果更好。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两相邻磁力棒之间留有间隙。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磁力棒以上下错位方式排列在流道中。每个通道内磁力棒的摆放不是沿着一条直线,第一个磁力棒紧靠在下壁面,第二根磁力棒紧贴在上壁面,这样可以很大限度的防止铁屑被冲走,这样的设置,可以增加磁力棒的接触表面积,从而能使除铁效果更好。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每个流道设置至少有两个磁力棒。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流道的宽度大于磁力棒直径。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腔体为长方体,并且腔体的八个顶角为导圆角或斜面角。这样可以防止浆料在角位出现堆积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构造一种在流道设置有磁力棒的除铁过滤装置,浆料里的铁颗粒就会被吸附在磁力棒上,经过滤后的浆料从腔体出料口流出,能有效去除浆料里的铁颗粒,改善锂离子电池浆料的纯度,提高改善锂离子电池浆料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2所示,一种除铁过滤装置,包括腔体1,该腔体1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腔体1内设置有至少一块隔板31,隔板31将腔体1内部分割成至少两条流道3,流道3内设置有磁力棒32。浆料从腔体1进料口11进入,途中经过磁力棒32细小的铁屑被吸附在磁力棒32上,此设计可以吸附浆料中10微米左右的铁颗粒。
进料口11与流道3之间以及出料口12与流道3之间分别设置有缓冲部2。缓冲部2起到了很好的缓冲作用,可以使浆料慢慢的流经流道,使除铁效果更好。
相邻的两根磁力棒32设置有间隙。
磁力棒32以上下错位方式排列在流道3中。每个通道内磁力棒32的摆放不是沿着一条直线,第一个磁力棒32紧靠在下壁面,第二根磁力棒32紧贴在上壁面,这样可以很大限度的防止铁屑被冲走,这样的设置,可以增加磁力棒32的接触表面积,从而能使除铁效果更好。
每条流道3设置至少有两根磁力棒32。
磁力棒32沿流道3的延伸方向均匀分布于流道3。
流道3的宽度大于磁力棒32直径。
腔体1为长方体,并且腔体1的八个角进行导圆角处理。这样可以防止浆料在角位出现堆积的现象。
浆料以一定的流速从腔体1的进料口11进入,通过缓冲部2,然后分别进入不同的通道3,每一股浆料都要过磁力棒32,浆料里的铁颗粒就会被吸附在磁力棒32上,经过滤后的浆料通过缓冲部2,从腔体1出料口12流出,进入下一道工序。此过滤器需要定期清洗,以免磁力棒上吸附过多的铁颗粒会影响后续的吸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41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质燃料压力成型快速脱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金属板材折边加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