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转动极板的高压静电除尘器的清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3971.7 | 申请日: | 201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03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谢友金;陈水德;何惠民;尹美红;高伟;郑颖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绿洋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74 | 分类号: | B03C3/7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5209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转动 极板 高压 静电除尘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静电除尘器,尤其是一种带有转动极板的高压静电除尘器的清灰装置。
背景技术
高压静电除尘器是以静电净化法进行收捕烟气中粉尘的装置,依靠放电极和沉淀极这两个系统来完成。粉尘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其极性相反的电极移动,并沉积于电极上,达到收尘目的。传统的高压静电除尘器的两极系统均装有振打装置,当敲打两极装置时,粘附在其上的粉尘被抖落,落入下部灰斗经排灰装置排出机外。被净化了的废气由出口经烟囱排入大气中,完成烟气净化过程。
但是传统高压静电除尘器的振打清灰装置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会出现二次扬尘,被振打抖落的粉尘有一部分因电场气流而无法落入灰斗中,随气流流入下一电场或直接从出口排入大气,造成排放超标,无法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因此,目前市场上出现一种转动极板加旋转钢刷清灰结构的新式除尘器,如2009年5月20日公开的一项专利号为ZL200820035864.7、名称为“带旋转刷的移动式集尘极静电除尘器”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包括有电晕极、移动式集尘极和旋转刷清灰机构,电晕极位于移动式集尘极的集尘极板中间,旋转刷清灰机构中的一对反向旋转的钢丝刷位于集尘极板的下方,旋转刷的钢丝刷毛压在集尘极板的侧面;这种静电除尘器的清灰装置虽然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二次扬尘和吸附高比电阻粉尘,但结构复杂,制作成本较高,另外由于需要配备伸出静电除尘器框架外的传动系统,其占用空间较大,只适于安装在新静电除尘器中使用,而对于已有旧除尘器,因旧除尘器的下部空间有限,无法安装这种带旋转刷的清灰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转动极板的高压静电除尘器的清灰装置,避免清灰时出现二次扬尘,制作成本低,维护方便,且特别适用于现有旧高压静电除尘器的升级改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转动极板的高压静电除尘器的清灰装置,包括由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和链条带动的竖向设置的转动极板,在转动极板下部的两侧设置有直钢刷,直钢刷的刷毛保持与转动极板相接触,所述的转动极板可相对于直钢刷自下往上移动。
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直钢刷固定在平行于转动极板的支架上,支架的两端设有支撑座,方便直钢刷的安装。
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一个支架上可固定多个直钢刷,进一步增大直钢刷与旋转极板的接触面。
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直钢刷通过多个螺栓与支架成45°相固定,进一步提高清灰效果,且通过多个螺栓使直钢刷相对于支架在竖向位置和夹角可做调整。
再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两端的支撑座上设有使支架与转动极板相互靠近或拉开的调整螺杆,使得直钢刷相对于旋转极板的距离可做调整,保证直钢刷的刷毛与旋转极板能可靠接触。
本实用新型由于把直钢刷设置在转动极板下部的两侧,直钢刷的刷毛保持与转动极板相接触,当转动极板相对于直钢刷自下往上移动时,直钢刷就能把粘附在转动极板上的粉尘刷下落人灰斗中,避免用振动清灰时出现二次扬尘,并能去除高比电阻粉尘,最大限度满足高标准排放要求;
另一方面,因采用直钢刷固定式清灰,比旋转刷旋转清灰,节省旋转机构,因此制作成本较低,维护方便,同时因无需旋转机构,所占空间较小,对于现有下部空间较小的旧静电除尘器也能安装使用,特别适用于现有旧除尘器的升级改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图2的B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至图3所示,一种带有转动极板的高压静电除尘器的清灰装置,包括由主动链轮1、从动链轮2和链条3带动的竖向设置的转动极板4,在转动极板4下部的两侧设置有直钢刷5,直钢刷5的刷毛保持与转动极板4相接触,所述的转动极板4可相对于直钢刷5自下往上移动。
所述的直钢刷5可固定在平行于转动极板4的支架6上,支架6的两端设有支撑座7;在一个支架6上固定有两个直钢刷5。
所述的直钢刷5还可通过多个螺栓8与支架6成45°相固定。
在支架6两端的支撑座7上还可设有使支架6与转动极板4相互靠近或拉开的调整螺杆9。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按权利要求作等同的改变都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绿洋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绿洋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39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