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陀螺仪主轴承自动跑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3035.6 | 申请日: | 201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8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蔡池兰;周泾松;刘唯;倪萍;王文霞;王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3/04 | 分类号: | G01M1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张妍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陀螺仪 主轴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专用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陀螺仪主轴承自动跑合装置。
背景技术
陀螺仪是一种能够精确地确定运动物体方位的惯性导航仪器,在航空、航天、航海和国防工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陀螺仪主轴承作为陀螺仪的关键部件,为了要保证其最佳的工作状态(结合面接触更好,降低摩擦系数,减少活动轴系的力矩波动,防止局部过载),跑合的必要性和意义就显而易见了。
但是,目前还没有陀螺仪主轴承的专用跑合机,已有的轴承跑合机若采用中间传动装置会影响跑合轴承的旋转精度及跑合频率精度,且附加震动大,没有中间传动机构的跑合机只能跑合2套以下的轴承;且目前的跑合机轴向预加载荷控制方式复杂,整机结构也很复杂;跑合后的轴承精度无法达到航空、航天陀螺仪精密轴承的精度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陀螺仪主轴承自动跑合装置,外形尺寸很小,结构紧凑,装夹陀螺仪部件时非常方便快速;还可精确控制主轴承的轴向预加载荷,可实现跑合频率范围0-7990rpm并保证要求的跑合频率精度;并能够同时实现四套陀螺仪主轴承的跑合。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陀螺仪主轴承自动跑合装置,包含工作台,以及设置在工作台上的若干个相配套的:
支架;
防护罩,所述的防护罩罩设在工作台上;
电机,所述的电机挂设在工作台的下表面,该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工作台;
定位套,所述的定位套套设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外部的陀螺仪主轴承倒置在所述的定位套中,该陀螺仪主轴承的主轴承座与定位套的内表面相接触;
定位夹紧套筒,所述的定位夹紧套筒设置在支架上;
压紧装置,所述的压紧装置设置在支架上,该压紧装置压紧定位夹紧套筒;
配重杆,所述的配重杆设置在外部的陀螺仪主轴承的内孔中。
所述的定位套为铜套。
所述的定位套上均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所述的每个固定孔中设置销钉插入外部的陀螺仪主轴承的卡槽中。
所述的压紧装置包含夹紧销以及压紧螺钉,该夹紧销和压紧螺钉压紧夹紧套筒。
所述的定位夹紧套筒的内孔与外部的陀螺仪主轴承之间采用小间隙配合。
所述的定位夹紧套筒的内孔中包含一对凹槽,外部的陀螺仪主轴承上的销钉嵌入该对凹槽。
所述的配重杆的重量与外部的陀螺仪上除陀螺仪主轴承之外的其他零部件重量之和等于需要的轴向预加载荷。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装夹陀螺仪部件时非常方便快速;
2、可精确控制主轴承的轴向预加载荷;
3、可实现跑合频率范围0-7990rpm,并保证要求的跑合频率精度;
4、可同时实现四套陀螺仪主轴承的跑合;
5、设备外形尺寸很小,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陀螺仪主轴承自动跑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详细说明一个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陀螺仪主轴承自动跑合装置,包含工作台9,以及设置在工作台9上的若干个相配套的:支架7、防护罩1、电机10、定位套8、定位夹紧套筒6、压紧装置、配重杆2。在本实施例中,工作台9上设有4个相配套的支架7、防护罩1、电机10、定位套8、定位夹紧套筒6、压紧装置、配重杆2,即可同时实现四个陀螺仪主轴承3的跑合,没有中间的传动机构,可精确控制轴承的跑合频率。
其中,如图1所示,电机10挂设在工作台9的下表面,该电机10的输出轴穿过工作台9,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机选用高速电机,其空载转速可达7990r/min,因此,可实现跑合频率范围0-7990rpm并保证要求的陀螺仪主轴承3的跑合频率精度;定位套8套设在电机10的输出轴上,外部的陀螺仪主轴承3倒置在定位套8中,该陀螺仪主轴承3的主轴承座与定位套8的内表面相接触。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套8为铜套,其上均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每个固定孔中设置销钉插入外部的陀螺仪主轴承3的卡槽中,因此,当电机10带动铜套转动时,陀螺仪主轴承3的外圈便可随铜套旋转,而无相对滑动,保持稳定的跑合速度,使频率达到精度要求。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套8包含4个固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未经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30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流滤波电容器
- 下一篇:油田井口用高效旋流式除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