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舶和水上平台用复合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2741.9 | 申请日: | 201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6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魏宜;刘忠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复兴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7/17;H01B7/28;H01B7/295;H01B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83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水上 平台 复合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行业,具体涉及一种船舶和水上平台用复合电缆。
背景技术
船用电缆是江河、海洋和水上建筑平台的电力、照明、控制、通信等系统专用的电缆。船舶运输作为世界范围内的物流运输主要方式,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步入21世纪以来,世界造船业的中心逐渐转移到东南亚,我国也逐步成为世界最大的船舶制造加工地区,推动着世界造船业的发展。
传统的船舶和水上平台用电缆对于实际工作环境中耐油、防腐蚀问题一直是个难解之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舶和水上平台用复合电缆,可满足船舶和水上平台电缆具有的低烟、无卤、阻燃等性能指标,同时该电缆还解决了防潮、防腐蚀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如下:一种船舶和水上平台用复合电缆,包括三根大导体和两根小导体、绝缘层,所述的三根大导体和两根小导体外侧分别包裹有绝缘层,两根小导体包裹绝缘后进行对绞并进行绕包编织屏蔽形成线对组,线对组与三根大绝缘线芯绞合成束,成束后缆芯外侧包裹有包带层,所述的包带层与绝缘层之间设有阻燃型玻璃纤维绳作为填充层,所述的包带层外侧包裹有内衬层、铠装层,所述的铠装层采用镀锡铜丝编织,编织密度不小于90%,所述的铠装层外侧包裹有高阻燃低烟无卤耐腐蚀聚烯烃护套层。
所述的大导体截面积为25~300mm2,小导体截面积为1.0mm2。
所述的绝缘层材料为阻燃交联聚烯烃。
所述的线对组的屏蔽采用镀锡铜丝编织。
所述的内衬层采用高阻燃低烟无卤耐腐蚀聚烯烃挤包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铠装层采用线芯复合结构,三根大导体用于电力传输,两根小导体用于信号传输,并有分屏蔽进行保护,减少外界电磁波的干扰,镀锡铜丝编织构 体用于信号传输,并有分屏蔽进行保护,减少外界电磁波的干扰,镀锡铜丝编织构成,编织密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优良的抗外电磁场干扰及不产生对外的干扰,用阻燃交联聚烯烃材料为绝缘,具有优良的阻燃性能;电缆材料燃烧时逸出的卤素气体、气体水溶液pH值及电导率低,具有低腐蚀性能;电缆燃烧时生成烟雾少,且具备耐磨、抗撕、耐油、耐臭氧、耐腐蚀、高阻燃等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船舶和水上平台用复合电缆,包括三根大导体1、导体截面积为1.5~300mm2,两根小导体2,绝缘层3,三根大导体1外侧分别包裹有绝缘层,两根小导体2外侧分别包裹有绝缘层3,包裹绝缘层3后两根小导体2对绞,对绞后进行镀锡铜丝编织形成线对组,两根大导体1包裹绝缘层后和线对组绞合成束,成束后外侧包裹有包带层5,包带层5与线对组之间设有阻燃型玻璃纤维绳作为填充层4,包带层5外侧包裹有内衬层6、铠装层7,铠装层7采用镀锡铜丝编织,编织密度不小于90%,铠装层7外侧包裹有高阻燃低烟无卤耐腐蚀聚烯烃护套层8,绝缘层3材料为阻燃交联聚烯烃,包带层5采用一层或多层包带重叠绕包构成,内衬层6采用高阻燃低烟无卤耐腐蚀聚烯烃材料挤包构成。
尽管上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给予了详细描述和说明,但是应该指明的是,我们可以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等效改变和修改,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附图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复兴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复兴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27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