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工编织血管内支架用的带手柄打孔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2587.5 | 申请日: | 2012-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9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张佩华;甄慧英;翟雯茜;王聪儿;郯志清;陈南梁;杨庆;王文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90 | 分类号: | A61F2/9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工 编织 血管 支架 手柄 打孔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医疗器械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手工编织血管内支架用的带手柄打孔模具。
背景技术
血管内支架主要应用于动-静脉系统的局限性狭窄或闭塞,重建血管通道并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血管内支架,其主要结构有:网状、线圈状、螺旋状和环状等,其中网状结构血管内支架具有良好的径向支撑力和轴向弯曲性能,可采用镍钛记忆合金或可降解聚合物经手工编织网状结构制备而成。
手工编织网状结构支架时,如采用专用模具,不仅可使编织过程简单、顺利,且制备的网状结构支架表观均匀,整体结构稳定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工编织网状结构血管内支架的模具,利用该模具编织的网状支架,造型精准,使用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工编织血管内支架用的带手柄打孔模具,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实现快速精确制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手工编织血管内支架用的带手柄打孔模具,包括柱状主体和细棒,所述柱状主体分为编织区域和手柄,所述编织区域是一个中间为螺杆两端分别是端部细棒安装部和中间细棒安装部,所述中间细棒安装部另一端连接手柄,所述端部细棒安装部侧面开有若干绕轴线环形均布的细棒安装孔,所述中间细棒安装部的侧面开有若干与所述端部细棒安装部上对应的细棒安装孔,所述细棒安装孔安装所述细棒,所述细棒与细棒安装孔之间成间隙配合。
所述柱状主体和细棒由金属材料制成。
所述柱状主体和细棒由不锈钢制成。
所述螺杆是矩形螺纹,且其内径比外径小1至3毫米。
所述细棒安装孔有6到18个,孔深3到5毫米。
所述柱状主体直径为2到20毫米。
所述编织区域长度为10到100毫米。
所述细棒长度为10毫米。
所述手柄长度为10到30毫米。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手工编织网状结构支架时,借助于模具编织部分螺旋线轨迹处的凹陷,方便聚合物长丝(或金属丝)在网状结合点处上下交叉。
(2)结构均匀:手工编织网状结构支架时,聚合物长丝(或金属丝)可沿着编织部分的螺旋线轨迹缠绕,往返缠绕时丝与丝之间等距,支架表观结构均匀。
(3)更换支架密度方便:借助于编织部分上下两端小孔数的变化,可方便变换网状结构编织支架的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柱状主体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后的右视方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手工编织血管内支架用的带手柄打孔模具,包括柱状主体(1)和细棒(8),所述柱状主体(1)分为编织区域(3)和手柄(2),所述编织区域(3)是一个中间为螺杆(6)两端分别是端部细棒安装部(5)和中间细棒安装部(4),所述中间细棒安装部(4)另一端连接手柄(2),所述端部细棒安装部(5)侧面开有若干绕轴线环形均布的细棒安装孔(7),所述中间细棒安装部(4)的侧面开有若干与所述端部细棒安装部(5)上对应的细棒安装孔(7),所述细棒安装孔(7)安装所述细棒(8),所述细棒(8)与细棒安装孔(7)之间成间隙配合。
所述柱状主体(1)和细棒(8)由金属材料制成。
所述柱状主体(1)和细棒(8)由不锈钢制成。
所述螺杆(6)是矩形螺纹,且其内径比外径小1至3毫米。
所述细棒安装孔(7)有6到18个,孔深3到5毫米。
所述柱状主体(1)直径为2到20毫米。
所述编织区域(3)长度为10到100毫米。
所述细棒(8)长度为10毫米。
所述手柄(2)长度为10到30毫米。
实施例1
用于制备长度为20mm、内径为8mm、管壁厚度为1mm的血管支架模具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25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外八字脚矫正带
- 下一篇:髋臼杯植入水平定位器